什么是老克勒?
老克勒这个词是地地道道的上海话,来自于洋径浜英语Color或Class,原指上海过着纸醉金迷的彩色生活的一些大资本家的后代。但是说到老克勒,上海人总有那么点兴奋,毕竟认识一个老克勒在某种意义上是种老扎队形额事体(倍儿有面子),而每个上海人心中的老克勒的样子也不尽相同,在我的心中: 他们曾就读于圣约翰大学,不一定要出国留学,但是身上一定留下了西方文化地痕迹,张口就能开english,说话洋腔洋调;他们祖上不一定是贵族世家,但是家境一定是很好的,从小在衡山路上或是茂名路上的小洋房里长大,长大了别人看到他必定脱帽行礼称其为某某先生,平时为人低调,谦和,有涵养和风度,走路不慌不忙不急不躁,说话不紧不慢不温不火,待人不卑不亢不亲不疏,或戴一副金丝边眼镜,或着一件当时流行的西装吊带,全身上下服饰一定质地精良、但款式却不一定时尚,你乍一看是无法分辨出他的年龄的,也许只有坐下慢慢和他交谈后才能感受到他谈吐中的气质,和举止间那种从容和优雅。 老克勒们一般早上7点前起床,拿本散文或者诗集就着绿茶细细品味,或中或洋,亦古亦今,反正绅士做派肯定是极深的。他不一定学贯中西,满腹经纶,也不一定要成为Gold Noble,但是老克勒出门打扮一定精细到家,头发梳理地一丝不乱,皮鞋擦拭地一尘不染,下午会在咖啡吧里坐上半天,喝着现磨的进口咖啡,吧台上的胶木唱片咿咿呀呀放着当红歌星如周旋,李香兰的成名金曲,喝完最后一杯咖啡,夜幕也悄然降临,伴着“夜来香,夜来香......”的阵阵歌声,他们也自然而然来到了下一个目的地,淮海路(霞飞路)和南京路(大马路)上像仙乐斯和大都会之类的舞厅一定会有他们的身影,可是静安寺那边厢的百乐门一定集中了最多的老克勒们,因为那里有最红的舞女和最好的爵士乐队,当然包括最流行的舞步!看着老克勒们跳舞绝对是种享受,无论是恰恰还是伦巴,他们都得心应手,就算当时俗称的弹簧舞,他们也同样热力四射,不难想象他们无论坐还是行,永远能保持着身体笔挺和动作的潇洒,当然包括他们的舞姿。 现如今全中国流行的是小资情调,或者是那些所谓的波波族们,但是无论是小布尔乔亚们或是小波西米亚们都到达不了老克勒的那种境界,或者说现在他们正朝着这方向努力着。我承认我心中有那么点小资情调的,也有波西米亚那种流浪放纵的情怀,可是我知道我一辈子都作不成老克勒!或许现在已经没有老克勒了,真不知道是喜悦还是悲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