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腊是被谁捉住的

水浒传里有一个细节,那就是鲁智深生擒方腊,书上是这样那个描述的:方腊从帮源洞山顶落路而走,便望深山旷野,透岭穿林,脱了赭黄袍,丢去金花幞头,脱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爬山奔走,要逃性命。连夜退过五座山头,走到一处山凹边,见一个草庵,嵌在山凹里。方腊肚中饥饿,却待正要去茅庵内寻讨些饭吃,只见松树背后转出一个胖大和尚来,一禅杖打翻,便取条绳索绑了。那和尚不是别人,是花和尚鲁智深。拿了方腊,带到草庵中,取了些饭吃,正解出山来,却好迎着搜山的军健,一同绑住捉来见宋先锋。可是看了电视剧水浒传以后,有些茫然,原来方腊是被武松捉住的,事实上民间也有武松独臂擒方腊的壮举。不过心里有了疑惑,武松和鲁智深这两个人物都是梁山上数一数二的英雄,而且关系也非常要好,都是嫉恶如仇的人,后来也都是佛门弟子,不会再去争执到底是谁剿灭的匪首。可是看书的人不能如此囫囵吞枣,还是有理论的必要。后来发现,擒方腊的既不是武松,也不是鲁智深,而是另有其人。第一种说法是韩世忠,当时韩世忠并不是大将,而是一名小校。方腊之乱,祸延六州五十二县,戕害百姓二百多万,他败亡后所掠妇人自他的巢穴中逃出,全身赤裸,自缢于林中的,相望百多里。朝廷以童贯、谭稹统率大军镇压,方腊最后被一位小校所捉,这个小校就是韩世忠。这种依据是苏州灵岩山存有 <韩忠武王世忠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 和 <容斋逸史> 等材料的记载.第二种说法是童贯,这见于宋史,历史记载:(方腊乱诸将)刘延庆、王禀、王涣、杨惟忠、辛兴宗相继至,尽复所失城。四月,生擒腊及妻邵、子毫二太子、伪相方肥等五十二人于梓桐石穴中,杀贼七万。四年三月,余党悉平。进贯太师,徙国楚。据说童贯这个人身材高大魁伟,皮骨强劲如铁,双目炯炯有神,面色黢黑,颐下生着胡须,一眼望去,阳刚之气十足。当然活捉方腊肯定不是亲力亲为,而是他把手下的功劳攫为己有。第三种说法: (刘世光) 方庚所擒。依据是 <桂林方氏宗谱> 所载作于元朝的 <忠义彦通方公传>:宣和二年(1120)十月,方腊准备起义之事,被洞源里里正方庚父方有常察知,派二子方熊告官,方庚又把方腊禁闭粮仓中。方腊得脱,杀方庚一家42口而举义,唯方庚越墙逃脱,“指天说誓,倾心报国报家”。次年四月,方腊败退,宋军打到青溪,方庚投身军前,为之向导。方腊兵败,躲进洞源石洞里。方庚带领宋军搜山围捕,收买叛徒方京,获悉方腊躲藏的山洞,致使方腊等人被捕。至于武松单臂擒方腊,见于南宋笔记 <林泉野记> 和江浙一带民间流传很广的 "武松独臂擒方腊". 故事。那么到底哪一个故事才是确切的,江湖认为韩世忠才是擒方腊的英雄。其一,水浒传中宋江征方腊于史无据,自然也就不存在武松和鲁智深去捉方腊的故事了。而童贯尽管是宦官,确实平定方腊的主帅。而韩世忠是童贯手下王渊的一名小将。其二,宋史云:宣和二年,方腊反、江、浙震动,调兵四方,世忠以偏将从王渊讨之。次杭州,贼奄至,势张甚,大将惶怖无策。世忠以兵二千伏北关堰,贼过,伏发,众蹂乱,世忠追击,贼败而遁。渊叹曰:“真万人敌也。”尽以所随白金器赏之,且与定交。时有诏能得腊首者,授两镇节钺。世忠穷追至睦州清溪峒,贼深据岩屋为三窟,诸将继至,莫知所入。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大意是:宣和二年,方腊造反的时候,江浙一带震动,朝廷调兵遣将。韩世忠是偏将跟着王渊讨伐。到了杭州,方腊军声势浩大,大将们反而束手无策。韩世忠带着两千伏兵追击,王渊赞叹道:你真是万人敌。当时朝廷规定,擒住方腊的,授予节度使。韩世忠追到睦州清溪峒,因为藏了很多地方,别人都不知道该向哪里攻击。韩世忠偷偷地越过小溪于山间,问向农妇问路得到了消息,因此深入其中,格杀几十个人,把方腊擒住。 其三,至于方庚当时不过是民团,与方腊斗争构不成威胁,而韩世忠乃以名将,平时养之有素。由此可见,当年捉住方腊的乃是后来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如此也不辱没方腊的一世英名。方腊后来宁死不屈,慷慨就义,的确是一条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