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意义?

军事意义长城不仅是农耕民族的防御战线,也是入侵塞北游牧部落的前进基地。长城后方纵深配备机动部队以应对战争,长城不是防御的最前沿,而是进攻的起跑线和交通线。部署在长城前的观察哨走得很远,前线在长城以北1000公里。古代游牧骑兵机动性极佳,攻击力强,但对城墙防御体系无能为力,因此修筑长城可以有效抵御塞北人的入侵。

但是仅仅依靠长城的被动防御是无法阻止有组织的大规模攻击的。《北鲁故事》记载:“十年正月二十二日,两万余人骑至花马池北镇,停于石井儿码头,拆墙十二座,在固原等地劫掠。这年7月22日,两万人骑进来,从花马池北面的浏阳墩出发,到青阳墩,拆掉16道城墙,深入平凉龚琳,直抵龙州,掠夺而去。右御制将军张灯将玉林等地的官军调至固原,无法防守。嘉靖二十九年(1550)耿旭之变,蒙古安达汗正面进攻古北口,从黄榆沟把长城拆掉,明军不战而溃。安达在北京城外进攻,带着大量的战利品返回。

文化意义

八达岭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建造的最宏伟的工程之一,在后来的朝代中发挥了重要的防御作用。长城的存在对古人来说也是抵御入侵的精神防线。尤其是在近代,中国人把长城作为中国的象征。中国人民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有“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的歌词,号召在国家最危急的时刻抵抗侵略。

长城已成为各种产品和企业广泛使用的品牌名称,如长城汽车、长城航空、长城电影、长城火腿午餐肉、长城电脑、长城电风扇、长城润滑油、长城卷烟等。

在1937出版的《地球的故事》中,龙方猜测中国的长城是天文学家在月球上唯一能看到的建筑。从太空中能否用肉眼看到长城一直存在争议。长城几乎和普通高速公路一样宽,它本身不是发光体,也不是反射体。几百公里甚至更远的距离,没有仪器是不可能用肉眼观测到的。神舟五号宇航员杨利伟说,他在2003年的太空旅行中没有看到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