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猪蛔虫病?

答:猪蛔虫幼虫和成虫引起的症状和病变是各不相同的。①幼虫移行至肝脏时,引起肝组织出血、变性和坏死,形成云雾状的蛔虫斑,直径约1厘米。移行至肺时,引起蛔虫性肺炎。临诊表现为咳嗽、呼吸增快、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和精神沉郁。病猪伏卧在地,不愿走动。幼虫移行时还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出现荨麻疹和神经症状。②成虫寄生在小肠时机械性地刺激肠黏膜,引起腹痛。蛔虫数量多时常凝集成团,堵塞肠道,导致肠破裂。有时蛔虫可进入胆管,造成胆管堵塞,引起黄疸等。③成虫能分泌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和血管,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成虫夺取宿主大量的营养,使仔猪发育不良,生长受阻,被毛粗乱,常是造成“僵猪”的一个重要原因,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治疗:①甲苯咪唑。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混在饲料中喂服。②氟苯咪唑。每千克体重30毫克,混在饲料中喂服。③左旋咪唑。每千克体重10毫克,混在饲料中喂服。④噻嘧啶。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混在饲料中喂服。⑤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混在饲料中喂服。⑥阿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3毫克,皮下注射或口服。⑦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3毫克,皮下注射或口服。⑧多拉菌素。每千克体重0.3毫克,皮下或肌内注射。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预防:①定期驱虫。在规模化猪场,首先要对全群猪驱虫;以后公猪每年驱虫2次;母猪产前1~2周驱虫1次;仔猪转入新圈时驱虫1次;新引进的猪需驱虫后再和其他猪并群。在散养的育肥猪场,仔猪断奶后进行第一次驱虫,4~6周后再驱一次虫。在广大农村散养的猪群,建议在3月龄和5月龄各驱虫一次。驱虫时应首选阿维菌素类药物。②保持猪舍、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③猪粪和垫草应在固定地点堆集发酵,利用发酵的温度杀灭虫卵。产房和猪舍在进猪前应彻底清洗和消毒。母猪转入产房前要用肥皂清洗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