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周星驰在《功夫》里总是那么讨厌四眼少年?
功夫的主角总想当坏人,而坏人的一个特点就是歧视。歧视的原因包括外国人、残疾、穿着差、丑陋、反应慢、肥胖、瘦弱、口吃、内向和近视...为了做坏人,他会抢哑女的钱,嘲笑近视。但是你要明白,他之所以要做坏人,是因为他小时候被坏人欺负,发现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所以他要强迫自己拔剑指向更弱小的人。但在他心里,他永远无法接受弱肉强食。所以他在电影里被近视打了,说明他没有变成坏人。但现实中,情况就不一样了。挨打的大概是近视眼吧。但是近视无处发泄,歧视他人。就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黑客与画家》的开头描述了这样一个社会模式,一个内向的人在学校被欺负,但长大后可以用资本主义的规则剥削曾经欺负过他的人。在这个模型中,校园欺凌和剥削被视为可以相互抵消的存在,看似“扯平”,但问题和痛苦依然存在。这就像两个民族互相残杀,甚至在某些制度下也是如此,但实际上所有人都在受苦,只有少数统治者在受益。
既然大家都受压迫,那我们就应该联合起来反抗。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自从《肖申克的救赎》无缘奥斯卡后,智慧和善良似乎再也不能存在于电影银幕上了。睿智的科学家永远是反派,平民用善良拯救世界。现实中的社会矛盾被忽略了,而电影中平民与知识分子的矛盾被增强了。我们开始习惯于把知识和精英(而不是普通人)联系在一起。在六七十年代,知识分子常常被同情弱者的统治者称为“圣母”,这是完全不可想象的。随着差距的扩大,知识分子开始被统治者愉快地囚禁,以帮助他们剥削“反知识分子的乌合之众”。在这种情况下,像《功夫》这样的电影将是极其罕见的。毕竟,社会变革从来不是靠强者的软弱,而是靠弱者不拔刀相向的决心。当然,与此同时,为了摆脱信息不对称的困境,我们也需要作为信息主人的智力一方向信息匮乏的一方传递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