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那些趣事儿

当知青,讲知青,纪念知青。让我们一起倾听知青的故事,感悟 历史 中的人、人的 历史 …...

五十多年前伟人的一个挥手,一段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去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让热血青少年的我怀着理想,义无反顾的到广阔的天地里去施展自己的抱负。

一段尘封已久的知青生涯在记忆的长河里不断涌现出来。它就像都市生活中的一道纯天然佳肴马齿苋一样,品尝到了它,就品尝到了久远年代的生活。又让我忆起了知青期间的蹉跎岁月。.

小山村距离蔡市公社所在地约三公里远,一条石板铺垫的小路是山村的唯一通道。从这条小道上我开始走出了自己人生第一步,以后的日子我在这条小道上不知留下了多少脚印。

小路两旁的田洞里满园春色,田坡上开满了黄色白色的野菊花,在和煦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娇艳。山风吹来,清香弥漫。禾苗被山风吹拂得一起一伏向远方滚去,仿佛要滚进远处的蓝天白云间。似诗似画的意境让我流连忘返。

我落户的小村庄四周群山环绕、炊烟袅袅、薄雾轻绕在村庄上空,象飘着的一朵祥云,给村庄带来吉祥和安康。山上多以油茶林为主、春天它象一群多情的少女,盛开的油茶花让村民看到了丰收的希望。深秋时分它又像一位母亲、产出的山茶油让村民的菜锅总是油光照人。

我被安置住在一座土砖砌筑的小四合院里。院内用木板间隔出来的一大两小三个房间刚够房东住宿。二间厢房、房东留一间做厨房、空出一间供我食宿两用。那时的防火意识不强,土灶的一侧靠在木板墙上幸亏没有发生火灾,不然我就要长眠在了那个美丽的小山村。

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吃着煮的半生半熟的饭。饿急了的时候边煮边吃还是吃着半生不熟的饭。回家探亲时妈妈看见又黑又瘦的我心痛得直掉眼泪。问我农村苦不苦、累不累时,我用善良的谎言哄着多病的妈妈放心。

好在我落户的小山村离爸妈上班的乡镇医院不远。妈妈隔三岔五的要妹妹送些菜肴来给我改善生活。没有冰箱的年代、吃不完的菜只能放在井水里保鲜,时间长一点菜有点变质酸酸味,好在我肠胃好、吃了没事。

村民要想改善生活只能到田洞、沟渠摸点小鱼小虾。房东小儿子煮的鱼虾没冰箱吃二三天不变质变坏,原来他用了最古老的保存食物的盐渍法。一次我尝了尝他煮的鱼虾、一入口就吐了出来,除了有小许鱼腥味外,整个味道就是一块盐巴。贫困年代为了生活过得好一点,人们穷尽了一切办法。

社员都说房东小儿子在劳动中偷奸耍滑我不以为然。一次和他一块车水总感觉与往常不一样特别吃力。原来他只是把手放在车把上做做样子没使力,全是我一个人在使劲。无奈之中我把车把反过来、一人摇一下,用最笨的办法治住了他的奸滑。吃大锅饭的年代养成了他的偷懒陋习,也让我从简单的劳动中看到了人性的弱点。

冬闲时节、公社 组织修建大型水利设施时,在工地随便挖一个土坑架口铁锅煮饭。开饭时分大伙蹲在地上、或坐在土埂上就着自带的腌菜开吃起来,叭叽叭叽的吃饭声音不绝于耳,大伙吃得津津有味。吃饭慢点的社员起身再去盛饭时,见锅中还有几块黑糊糊的锅巴也不放过、舀碗冷水将锅巴淘净吃完后才擦擦嘴巴离去。我庆幸自己带了一个能盛一斤二两米的大搪瓷碗才没有出现和社员 争抢饭食的狼狈场面。这个碗我保留至今、满满的一碗饭,全家六口人一餐都吃不完。那时饭量确实大得惊人。

口馋的时候,我和二位回乡青年各出五角份子钱打打牙祭解解馋。那时的一元五角钱能买一只土鸭二斤白酒。许久没尝肉味的我们觉得鸭肉特别美味、连小点的鸭骨头都吃进肚里。急得小黑狗在桌下低声的呜叫着讨要骨头吃。有人醉了、醉得舒服。有人吐了、也不觉得可惜。那年代的五角钱要从煤窑挑一百斤煤赶二十华里山路才挣得到。吃着了喝着了就值得。

在 这方土地上我生活了近五年,泥土的清香好象妈妈的味道。那段日子的确很苦、但我不后悔。小山村也是为我遮风挡雨的第二故乡、我感恩善待庇护我的父老乡亲,是他们教会了我感恩生活、做一个好人。

蔡武平,笔名武平,湖南永州人。曾任集团公司经理,现退休。曾在当地最权威的市级党报,网络平台发表过多篇文章。 也在中国乡村 知青情缘发表过多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