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考上北大24岁去世,为何北大会破例为她在八宝山办葬礼?呢?

1402年在朱棣靖难之役中司礼太监钢铁为国殉职,次年登基为明成祖的朱棣为了保护钢铁的坟墓在京西郊设立了一处陵园。因为此地红土、青灰等八种矿产含量很高,也被称为八宝山,朱棣之后明清两朝的太监都会安葬在八宝山陵园。

建国之后八宝山陵园改为了革命公墓,此后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都安葬在了八宝山陵园。2003年9月2日北京大学在八宝山为一位24岁刚刚离世不久的女生办了一场隆重的追悼会。她是谁?为什么会让北京大学这么庄重地为她办葬礼呢?

这位女生名叫张培祥,1979年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市一个小山村中。张培祥的家庭非常艰难,她的父亲一直都病魔缠身,她的母亲因为小儿麻痹症导致残疾,之后又因为生病做了乳腺切除手术。从小时候有自理能力了之后张培祥就要帮助父母做家务,生活艰辛,幼时恶劣的生长环境也在张培祥的身体里埋下了病根。

张培祥的父母不愿张培祥也和他们一样只能一辈子呆在山中做农活,即使家里非常困难也将张培祥送去了村里的小学。当时九年义务教育还没有完全普及,读到四年级的时候家庭条件就已经不再支持张培祥继续读书,张培祥也提出要辍学回家。所幸张培祥的姑父姑母让张培祥转学到了泗汾双塘小学并且承担学费,张培祥才能继续读书。

张培祥没有让所有的家人失望,1991年她以泗汾双塘小学第一的身份考进了醴陵一中。在初中的时候张培祥一直都是名列前茅,而初三的时候张培祥却想要放弃继续读高中转而去读中专,理由是她不想再继续麻烦姑父一家。当时醴陵一中的校长罗定中特意找到了张培祥,告诉她醴陵一中免除她整个高中的学杂费,张培祥才选择继续读高中。

1997年张培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的法学院,而在北大求学的过程中张培祥特别喜欢泡在图书馆中看书,尤其是对《红楼梦》非常感兴趣。读了多次《红楼梦》之后张培祥还会在网上用笔名飞花发表自己的读书笔记,例如《红楼十日谈》等等。北大的老师都认为张培祥对于红楼梦的理解丝毫不亚于老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