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车论坛:北京:如何应对“黑车”挑战
“黑车”到底有多少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公***交通运输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盲点。在这些地区越来越多的“黑车”开始悄悄运营。在北京,“黑车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据观察,机场、火车站前、旅游景点附近、偏远的地铁站、城铁站前,住宅小区、商场门前等等,都有一批“黑车”在“趴活”。 有专家估计,在北京,“黑车”已经超过了实际运营车辆的三分之二。如果按照官方统计的正规出租车的数量6.7万辆算,“黑车”数量就有三四万辆。但一位出租车司机认为实际要远比这个数目大,他估计,“正规出租车有多少,‘黑车’就有多少”。 而“黑车”的实际数量究竟有多少,很难准确统计。但随着汽车价格持续迅速下降,“黑车”市场上不断出现新的5万元左右的经济型轿车在拉活是不争的事实。 “黑车”的数量呈与日俱增之势。进入这一行当的人也不断增多,几乎是与政府部门的治理整顿在赛跑。 ? “黑车”为什么会产生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有需求,就必然有供给。“黑车”的出现也不例外,因为市场为其存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根据的。不可否认,“黑车”的存在有其合理的一面,比如填补公***交通的盲点,方便群众出行等等,没有这些“黑车”,在很多时候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对诸多城铁站附近和郊区的居民来说感受最深。 在郊区和城乡结合部,政府提供的公***交通有效供给存在明显不足。公***交通有盲点,在这些区域,公交车少,有效覆盖面积小,而且间隔时间长,为乘客出行带来了现实的困难。 而打车难在这些区域也是事实,即使在白天等上个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是经常的事。由于这些地区人群以点状而非线性分布,因而客源不稳定,出租车空驶率高(尤其是回程多空驶),而若停在某一地等候,则机会成本太高,在“份钱”的压力下,出租车司机就不会选择多跑这些效益差的区域,而这一情形正好适合“黑车”的生存。 “晚上十点钟,一下城铁,离家五六里,甚至更远,没有公***汽车,打不到出租车,不坐‘黑车’怎么回去呢?走回去,不可能。”在霍营城铁站,一位“黑车”司机在送笔者的途中这样说,并由此认为“‘黑车’存在非常必要”,“对社会有益而无害”。对此,笔者也无法否认,毕竟这是一个事实。 ? “黑车现象”应该如何疏与堵 如果从一般意义上理解,“黑车”的存在意味着对正规出租车运营的不公平,违规占道造成交通拥堵,税收流失等等。而且,由于几万辆“黑车”的存在,造成目前北京市场的出租车空驶率比较高,很多出租车吃不饱,效益不佳,从而逼得部分出租车司机退出正规出租车队伍,而加入到“非正规军”的行列中来,这对现行出租车管理体制带来一定的挑战。 由此不少人认为,“黑车”需要治理,需要严厉打击。应当说,这些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在治理之前要先搞清楚谁在从事这项活动,分析目前的交通系统存在什么问题,现行出租车管理体制存在哪些弊端,并有一个原则必须坚持:治理“黑车”决不能剥夺以此为生、养家糊口的“黑车”司机谋生的权利。 我们还应看到,设计一个相对合理的制度比单纯从解决一个现象入手要更重要,而且,在看待一个现象的时候,应该先看它出现的深层原因,并把这一现象和与之相关的问题放在一个整体的框架内加以考虑,可能会从根本上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我们先做一个设想:假如目前这些分布在北京诸多城铁站和郊区的“黑车”全部被取缔,结果会是怎样?我想,居住在这一带的群众的第一反应会是“怎么回去呀?”走回去,很多乘客离家都有五六里,甚至更远。尤其是晚上,从东直门和西直门开出的城铁终点站都在霍营,那往霍营东西两头去的乘客在霍营站下车后就只有“摸黑”走夜路了。安全系数肯定比人们通常担心的坐“黑车”的安全系数要低很多。 如果说,我们不能从“治理”、“打击”的思路中跳出来的话,可以预见,其结果只会是适得其反。道理很简单,如果解决不了需求的问题,“黑车现象”就不会消失。而让其由地下转为地上,获得合法身份,并纳入有效管理的框架,才有可能使这一现象得以解决。 而按照有关专家的意见,首先就是打破出租车的进入壁垒,推行自由准入政策,不论是谁,只要向政府缴纳管理费并满足车辆标准,就可以提供出租服务,或者公开竞拍出租车牌照,无限供给经营牌照,规定“指导性”出租车服务价格。由此设想,北京的公***交通系统服务的“质量价格比”就将大大改善。 但是,就以上方案选择,有两种情形必须考虑到,第一,如果把出租车行业作为特许经营行业,其特许经营权的出让一般不应收费,只是一种资格认定,管理费可纳入到统一的税收内,这需要税收政策相匹配;第二,牌照的拍卖,应充分考虑到竞价抬高后,普通的竞买者可能无法承担竞拍成功的“代价”,或者在不断抬高的竞拍价下根本就无法获得运营资格,而形成新的寡头垄断,因为原有的寡头具备推高价格的实力,而天然地将普通竞拍者挡在门外,其结果是,局面相比以前无甚改观,反而对出租车司机来说转嫁的风险成本更高,而“黑车”还将继续存在,正规出租车司机的处境将越发艰难,经营环境不断恶化,最后,“市场失灵”的恶果还得由政府来收拾。 而防止新的寡头垄断的形成,一个可能解决的办法是,在保持原有经营牌照的存量,并推行适当改革的同时,继续做增量,让其在竞争中决定进退,从而达到规范市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