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角色游戏教案《医院》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中班角色游戏教案《医院》,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角色游戏教案《医院》 篇1

 游戏目的:

 1、能较形象地模仿医生和护士的语言和行为,反映他们的工作职责。

 2、增强规则意识,懂得表演角色和使用物品、场地等应遵守游戏规则。

 3、运用礼貌用语和同伴进行交往。

 4、初步学习自制简单的玩具。

 5、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6、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请家长向幼儿介绍医院医生和护士的工作。

 2、物质准备:听诊器、注射器、药瓶、药盒、药片、体温计等医院所需得玩具材料以及娃娃家、理发店、小吃店的玩具材料。

 第一次活动指导:

 1、出示医疗器械,引导幼儿具体使用器械,组织幼儿讨论医院里医生的职责,护士的职责。

 2、请个别幼儿演示使用器械的正确,并用职业性的语言来招呼病人。(礼貌语言、帽子、针、药品等)

 3、教师示范医生给病人看病的情景。

 首先,请幼儿学学、装装病人,比如说哪里生病了,怎么表现等,其次,重点指导幼儿要认真给病人治病,并且要对病人有礼貌。护士要协助医生治疗

 病人,要关心病人。

 4、幼儿游戏。

 引导幼儿协商分配角色,多人争执的角色用“石头、剪刀、布”等方法或疏导部分幼儿参加其它游戏。

 5、游戏后组织幼儿认真、较快的收拾玩具。

 6、评价幼儿游戏情况。

 活动反思:

 幼儿已经进行过活动,一些幼儿已经有了做医生、做护士的经验,原来出现了医院里面的医生护士都没事干的情况,因为孩子们都不愿意当病人,通过,老师的示范、提示、鼓励,孩子们都很喜欢当病人,假假地生病,表演起来很像真的,医生也很认真地帮助病人看病,但是生病的种类比较少,在下次活动中,予以引导。

 中班角色游戏教案《医院》 篇2

 一、情况分析

 有八名幼儿园同时做“医院”的游戏,其中六名幼儿没有参加角色商量都急于抢拿玩具,这影响了另两名正在协商的幼儿,停止协商与加入了玩具的争抢,等人手一物后,才搬了桌椅围坐下来,我以“病人”身份来到“医院”,试图了解他们的游戏水平。不料,八名幼儿同时上来为我看病打针,虽然我反复强调,只能一人打,最后还是被挨了五针,游戏结束评价,我向幼儿讲述了自己的遭遇,请大家来评评。医生这样做对吗?为什么?虽然说不对,但至于为什么,除个别幼儿外,大多是说不清楚的。

 说明1:八名幼儿同时做“医院”的游戏,表明兴趣和意愿,但从游戏看,幼儿对“医院”的认识还很肤浅,片面。

 说明2:此阶段的幼儿还具有以拥有丸剂材料来确认角色身份的特点,以拿了听诊器就是医生等。

 二、要求

 知道自己做什么角色,能初步按自己扮演的角色职责行动

 三、教师指导

 1、提供材料

 (1)增加“医院”主题的象征性玩具。

 (2)提供药瓶、小棒、积木等可供“医院”游戏的废旧物品或替代品。

 2、丰富经验

 讨论平日时里去医院看病的情况。

 请爸爸、妈妈介绍有关医院的事情。

 谈话:你去过医院吗?医院里有谁?他们做些什么?

 3、观察重点与指导方式

 (1)重点观察“医院”主要的人数,角色协商及其扮演。

 (2)继续以“病人”的身份去医院,通过“医生”和“病人”的对话,了解情况,帮助幼儿整理已有经验,顺利地游戏。

 4、游戏评价

 (1)如果“医院”角色及其扮演不尽人意,如语言对话不完整,行为和实际不符,说明幼儿对此的感受还不够深刻,全面,可不作评价。

 (2)如果“医院”角色及其扮演较以前有很大进步,评价时请幼儿介绍游戏的情况,巩固幼儿介绍游戏的情况,巩固幼儿对“医院”的认识和反映水平。

 说明(1):居于幼儿对“医院”的认识还很不够。多提供象征性玩具材料或替代品,能起到提示和引导作用。

 说明(2):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取决于已有的经验,应多途径地引导幼儿熟悉了解医院,增加感性认识,不仅知道医院是干什么?还知道医生及其工作。

 说明(3):游戏的评价要看幼儿的现有水平,如果发现幼儿对某些生活的理解还不全面或无认识,则应在经验的丰富上下功夫,而不急于让幼儿表现。

 说明(4):如果幼儿有经验而不知如何表现或不注意表现,教师可启发引导,如设计提问,创设的情景等。

 中班角色游戏教案《医院》 篇3

 活动目标

 1、让小朋友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并认识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

 2、教育小朋友要讲卫生,预防疾病。

 活动准备

 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医院标志,白大褂。

 活动过程

 1、课前谈话,引起幼儿对医院的兴趣,并提出游戏的要求。

 (1)人生病了怎么办?到哪儿去看病治病?

 (2)谁看病?谁护理病人?

 (3)认识医院标志,认清大夫听诊器、体温表,并看清使用方法。

 2、请3~5名幼儿游戏,按自己的意愿协商分配角色(医生、护士、病人)。

 3、医生、护士戴上帽子,等待病人进来,请几名幼儿去看病,鼓励小朋友勇敢地与医生密切配合。

 4、游戏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医生按一定的程序给病人"看病"。

 (1)先给病人挂号、排队。

 (2)医生热情地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仔细地用听诊器等为病人诊治。

 (3)护士护理病人,教育幼儿不把打针看成可怕的事,了解护士的辛苦。

 5、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其他幼儿进行观摩,并轮流进医院游戏。

 6、游戏结束时,教师对服务好的医生、护士给予表扬。

 活动反馈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情况,认识了一些医疗器械,个别小朋友对医院的恐惧感逐渐消除。在活动中,个别幼儿会一直忘记自己手中的仪器是干什么的,教师适当的给予提醒。还有部分幼儿说到打针就怕即使是假的,通过这次活动,部分幼儿觉得打针也不是很恐怖。幼儿通过这次活动也加深了预防疾病的意识,目标基本完成。

 中班角色游戏教案《医院》 篇4

 一、 游戏 创设遵循课程目标

 经过幼儿园的一年生活,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由简单的跟随模仿到主动积极参与。升入中班的幼儿有着更明显的自我意识,也是幼儿发展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和生成点,创设与课程相关的动态的活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如在新的《幼儿园课程指导》的主题活动中《请到我家来做客》、《爷爷奶奶你们好》、《丰收了》等,以家庭的生活的主题情节,扩展到生活主题,我们在角色游戏时设置了(我的家、小餐馆、小超市)这三个角色游戏。

 二、 游戏目标与材料提供:

 《我的家》目标:

 1、加深对角色的理解,丰富游戏情节,能较形象地模仿社会角色的语言、行为,反映角色职责。

 2、尝试分工合作开展游戏,培养初步的合作能力。

 成品材料:小床、衣厨、小桌椅、电话机等,可用大型积木、废旧硬纸板,日常用的桌椅改制而成。爸爸领带、妈妈围裙等。

 半成品材料:小型积木等可以让幼儿动手操作的。

 《小餐馆》:目标:

 1、尝试使用各类材料和废物料制作各种点心和特色菜。

 2、幼儿能热情招待顾客,提醒顾客排队点餐;能否根据客人需要提供食品,收取费用。

 成品材料:柜子、餐具、灶台、工作服装、帽子等,可用大型积木、废旧硬纸板,各种泡沫材料制作而成。

 半成品材料:彩泥、碎布、彩纸等可以让幼儿动手操作制作各种点心等。

 《小超市》目标:

 1、学习将货品整理归类。

 成品材料:货架、柜子、箩筐、收银台、钱币等,可用大型积木、废旧硬纸板,各种泡沫材料制作而成。

 半成品材料:画有食品的'纸片、各种食品包装盒等。

 三、 游戏环境的创设:

 1、创造主动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幼儿在自由、轻松的空间环境里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带动下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

 2、材料的提供要具有操作性和开放性:通过观察,幼儿园以不满足于成品材料的提供,而且有现成的材料,对幼儿来说创造性也不足,我们在活动中提供一些半成品,便于幼儿园自己动手操作,他们自己可以随心组合,随意创造,幼儿在活动中也会得到成就感

 3、根据主题变化不断调整材料:根据是常课程主题的需要,我们灵活动调整活动中相关的材料。如《丰收了》主题,那我们就在小超市中放些各种秋天的水果。

 中班角色游戏教案《医院》 篇5

 游戏主题由来

 通过一次谈话活动,我发现孩子们最近对药的种类产生了兴趣,还模仿药剂师学着包起药来,看着自己包好的"药"整齐的放在盒子里特别自豪。有的孩子建议开个医院吧。大家一下来了兴致,所以我们选择了"医院"这个游戏。

  游戏总目标

 1、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及其职责,模仿和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

 2、能迁移生活中关于医院的知识经验,与同伴合作创设医院的环境。

 3、学习用协商、轮流等交往策略分配角色,能***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发展游戏情节。

 4、合理摆放、爱护材料,创造性的使用材料。

 5、缓解幼儿对医院、医生、打针等的排斥感和恐惧心理,在生病时从心理、身体上能配合医生的工作。

 6、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敬佩的感情,体验医生和护士工作的辛苦。

 游戏目标

 1、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及其职责,初步扮演医院中的各种角色。

 2、生病时懂得要医院看病,了解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3、大胆有创造性地选择替代物与游戏材料,根据游戏需要自制简单玩具。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体验模仿的乐趣。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

 1、在谈话活动中引发幼儿关于看病的生活经验,了解医院工作人员的职责。

 2、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关于医院的废旧物如:药瓶、病例卡等。

 物质准备:在医院投放病历卡、听诊器、针筒、药品等环境创设:创设医院的环境

 游戏过程

 一、教师出示听诊器和针筒和病历卡,引出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乐趣。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听诊器和针筒?医院里有谁?他们的工作是什么?

 二、师幼***同回忆去医院看病的流程:挂号-看病-取药师提问:你们去过医院吗?为什么去医院?去医院看病时,先要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师小结:小朋友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要去医院看病,看病时,要先到导诊台的护士那填写病历,然后到主治医生那去看病,看完病再去药房取药。

 三、提出游戏要求

 1、要协商讨论,解决医院开业前的各种问题。

 2、要选择各种替代物,创设医院环境。

 3、按意愿选择角色,分工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

 四、幼儿游戏,教师以病人的身份介入游戏,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能否协商、分工,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识。

 2、观察幼儿是否能掌握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3、观察医生、护士能否明确职责。

 五、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2、交流游戏情况。

 师提问:

 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做的?

 2、你在游戏中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3、下次的医院游戏你认为可以增加什么材料?

 第二次游戏

 上次游戏回顾

 从上次游戏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医院游戏是充满兴趣的,特别对于医生这个角色充满向往。但是在游戏中我发现,因为第一次玩这个游戏,幼儿出现的症状与其他主题游戏第一次出现的症状都大同小异,即语言交流不够丰富,情节断续,不知该如何往下发展,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笑场。但是医生的看病时,不能很好的对症诊断,不能根据病人的病状做出相应的策略。且形式单一,对于打针尤其感兴趣,不管什么病症都要求病人打针。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我对游戏方案进行了调整。

 游戏目标

 一、明确所扮演的角色,增强角色意识。

 二、尝试根据不同的病症,针对性提出治疗的方案,能对症下药。

 三、能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促进角色间友好互动。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在谈话中,引导幼儿回顾医生看病的方法,初步了解不同的病症的不同的诊断方法。

 物质准备:增设压舌板、手电筒、体温计、白大褂、白帽子、护士帽、药瓶等。

 环境创设:丰富医院的环境布置。

 游戏过程

 一、回顾上次游戏存在的问题,明确角色意识。

 师:上次游戏中,老师发现扮演医生的小朋友对不同的病人都用了一样的看病方法,而且喜欢给病人打针,这样对不对?为什么?

 师:要怎么样才能帮助病人把病看好?

 师小结:医生要仔细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然后要看看他不舒服的地方,一般的病只要吃药就好了。

 二、提出游戏要求。

 1、与同伴协商角色分配。

 2、导诊的护士要主动与病人问好,游戏中要用礼貌用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开展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适时以病人的身份参与游戏,制造问题,让医生解决,观察医生对症诊断的情况。

 2、观察医院工作人员与病人之间语言交流情况。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情况,认识了一些医疗器械,个别小朋友对医院的恐惧感逐渐消除。在活动中,个别幼儿会一直忘记自己手中的仪器是干什么的,教师适当的给予提醒。还有部分幼儿说到打针就怕即使是假的,通过这次活动,部分幼儿觉得打针也不是很恐怖。幼儿通过这次活动也加深了预防疾病的意识,目标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