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在哪

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应该在长安。唐代“杏花村”,现在叫双竹村,属于长安韦曲街办。过去这个村还叫过“杏花坪”、“御史庄”、“双竹庄”和“坡底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创作的七言绝句《清明》,以其清新流畅的语言、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优美含蓄的意境,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因此,人们对“杏花村”的属地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杜牧祖居地就在长安朱坡村,杜枚的多首诗都提到或者描述过这个地方。朱坡地处樊川,樊川又名后宽川,是当时城南风景最秀丽的地方。

杜牧的祖父杜佑曾任淮南节度使15年,回到故乡樊川后,难忘做官时的江南瓜洲古镇,遂把杜家种瓜的地方命名为“瓜洲村”。传说杜牧年轻的时候也在这里种过瓜,瓜洲村北不远就是樊川八大寺之一的牛头寺,杜牧年轻的时候在寺西念书。

牛头寺的西边,有个村叫“杏花村”。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与友人别》曰:“半醉别都门,含凄上古原。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在唐代,出了长安城南门明德门不远就是少陵原。

少陵原有个村子叫杏花村,杜牧晚年与诗人温庭筠有过交往。研究与杜牧有关的地名,这是出现最早的“杏花村”,比山西临汾、安徽贵池当地记载的“杏花村”都要早。

诗词赏析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