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王铁成

1936年的北平城,危机四伏,外有日本侵略者虎视眈眈,内有汉奸殷汝耕领着他的“冀东防***自治政府”横行霸道。

这一年,著名京剧大师杨小楼拒绝了殷汝耕唱堂会的要求。

这一年,梁思成与林徽因也在修缮祈年殿的同时,将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有关的重要收藏品打包装箱,准备运到安全的地方,以免落到日本人之手。

同样是这一年,守卫北平的29军将士,在吃饭前依然唱着: “这些饮食,人民供给。我们应该,为民努力。帝国主义,吾辈之敌。救国救民,吾辈天职....”“ 然后每个战士拿起印有“勿忘国耻”四个大字的馒头,愤慨的送到嘴里。

反正,此时的北京早已是四面楚歌,风声鹤唳!

还是这一年,北京城内的一户王姓人家里降生了一个男孩。

在全家高兴之余,谁也想不到,41年之后,这个男孩竟然与周恩来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因此而改变一生。

他,就是王铁成。

王铁成,1936年出生于危机四伏的北平城。父母取名王铁诚。

王家在当时的北平城算是比较富裕的家庭。妈妈是旗人,爸爸是富商。相比着同年龄段的孩子,自然是生活的要好一些。

我们现在总说一些孩子在某些方面有天分,其实,天分这个东西,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肯定是在孩子小的时候耳濡目染了一些东西,才会让孩子长大之后在某些方面,比其他孩子要强。

王铁成就是这样的孩子,由于家里的条件允许,留声机或收音机里经常会播放着当时的“流行音乐”——京剧。这样,从小耳濡目染的王铁成,就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状态。

于是,父亲就托关系找到了当时有着京剧四大须生之一美誉的著名京剧大师余啸伯,恳请收王铁成为徒。

王铁成从小听京剧,节奏感,气息,韵律, 让余啸伯颇为满意。这孩子将来铁定能成,于是将王铁诚,改名王铁成。

名师的指导,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与天分,更是让王铁成功底逐渐夯实。

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有着深厚戏曲功底的王铁成,在父母的支持下,一举考上了由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刚刚改名两年的中央戏曲学院。这一年王铁成21岁。

通过大学几年的刻苦学习,1961年,25岁王铁成顺利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儿童艺术剧院。从此正式走上演员的道路。

自认戏曲功底深厚又经过几年大学的系统学习的王铁成,梦想着大展宏图,一展宏愿。但丰满的理想永远抵不过现实的骨感。

刚进入剧院的王铁成必须从龙套干起,一干就是5年,刚有起色,又赶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革命。就这样十几年默默无闻,自己的梦想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干瘪了起来。

1976年1月8日,受全国人民爱戴的敬爱的周总理逝世。王铁成前往人民文化宫吊唁周总理,他一路痛哭。

1976年春,对周总理有着深厚感情的中央话剧团,决定创作一部能够在舞台上塑造周总理伟大形象的一部戏。他们以遵义会议为背景,实地考察并拜访了许多红军老战士,知道了不少周总理在遵义会议前后爱护、保护革命感人事迹,他们大受感动。于是在周总理感人事迹的激发下,他们很快创作出了五场话剧《转折》。

稿子写出来之后,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面前,谁来扮演周总理?

这个任务对演员各方面条件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能否选择合适的演员来承担这项任务是有关全局的事。

导演开始寻找演员,但是,在以后的两个月时间里,都没有找到比较理想的演员。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41岁的王铁成,机会终于来了。

就在这时,剧院的管理员推荐了王铁成。

这一试妆不当紧, 太像了!太像了!这简直就是总理本人!

谁也没想到,刚刚还是龙套演员的王铁成,转眼就成了周总理的扮演者。

连王铁成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会扮演周总理。得到确切消息之后,王铁成开始为角色做准备,他搜集一切与周总理有关的资料,仔细揣摩周总理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在床头,他挂了一张周总理的照片,天天看,天天琢磨。

一是为了自己第一次当主角,能够演好舞台上的角色。

二是为了自己崇敬的周恩来总理。

王铁成非常热爱周总理,在周总理逝世后,他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在天安门广场,他目睹了人民悼念总理花山人海的伟大场面,感受到人民对总理无比深切的爱。总理的崇高思想和品德激励着他,他立誓终身向总理学习。

在排练场上,每到王铁成上场,大家几乎是屏着呼吸在看,生怕一点音响干扰了排练。

有时候戏排完了,工作人员争先恐后地同他握手,和他握手的时候,每个人的神情都很严肃,都很激动,他们好像不是和王铁成握手,而是同他们思念的周总理握手。

有时排着排着, 有的演员就忍不住的感动的哭了。

有时当王铁成的妆刚画完, 旁边的演员一看见就痛哭失声。

话剧开始了。

话剧演到第4场,敬爱的周总理来了,立刻,观众看到了那熟悉的身影面容,听到了那亲切的声音,他和蔼的同小战士谈心,爽朗的放声大笑……

观众忘记是是演戏,滚滚热泪夺眶而出,为了能看清周总理,许多人从剧场后面蜂拥到前台,可是偏偏泪水又模糊了双眼,剧场里爆发出阵阵掌声。

这段14分钟的戏,掌声17次。

这掌声是对周总理的衷心爱戴和深切怀念,也是对塑造周总理舞台形象的王铁成工作的赞扬。

《转折》从此拉开了王铁成饰演周总理光辉艺术形象的的序幕,也成为了他本人的转折。

虽然第一次扮演周总理的王铁成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是戏后,王铁成自己谈到舞台形象时认为在塑造总理的形象上还是有很多差距。 比如在表现总理的精神面貌气质等方面还很不够,要不断的提高,他决心在正在紧张排练,反映周总理在重庆时期的光辉业绩的话剧《报童》中,把敬爱的周总理的形象塑造的更好。

《报童》让王铁成的表演又一次震动了观众。谢幕后,老艺术家曹禺快步走上台,紧紧握住王铁成的手,然后突然后退,深鞠一躬,泪流满面: “谢谢你让我们又看到了周总理。”

1978年,电影《大河奔流》首次将周总理的形象搬到了大荧幕上。王铁成再次饰演周总理。

在这部电影中,王铁成更是神还原了周总理的容貌,一举一动,说话谈吐简直和周总理一模一样。

王铁成饰演的周总理,得到了邓颖超的高度认可。

在电影开始前加演了一段周总理的朗诵,当王铁成出现在舞台上朗诵《天安门诗抄》时,台下的邓颖超不是靠着椅背观看,而是身体前倾,扶着身前的桌子观看。邓颖超盯着舞台,这位与周总理风雨同舟51载的老人,似乎又看到了她一生最挚爱的战友。

1979年11月4日,王铁成受邓颖超的邀请西花厅做客。谈到舞台上周总理的形象时,邓颖超说: “恩来的眼睛很大,确实有神采,还有他走路比较快,快而坚稳。”

邓颖超的一句话一下子解开了王铁成两年多时间都没有解决的难题。

王铁成说: “要实现心灵的刻画,唯有进入总理的灵魂,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之后王铁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揣摩周总理的形象,周总理的步伐,周总理的人格,周总理的书法,周总理的著作、故事、照片等等。

1992年电影《周恩来》更是成为王铁成的不朽之作。

在电影中,王铁成不仅把周总理的病容、消瘦完美的展现了出来,更把周总理的坚毅、博大出神的刻画了出来。

影片中有一段周总理哭贺龙的片段,更是堪称经典。

“总理哭贺龙,也有我王铁成哭总理,那是我十几年的哀思和对总理所有的 情感 。”

在影片拍摄过程中,王铁成经历了一场严重的车祸。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反而认为这是上天的馈赠。因为他认为受伤后的虚弱感更接近总理病中的形象。

《周恩来》获得了巨大成功。当时仅两元的电影票,让影片的票房超过了2亿元。

王铁成也因《周恩来》而获得了金鸡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一生只演周总理,从《转折》开始,王铁成与周总理“神交”了几十年。

王铁成说: “如果没有演这个总理角色,可能我还默默无闻,这辈子自己最大的幸福就是将这个角色演到了全国人民心里,此生足矣。”

如今的王铁成住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小宅院里。

小院里种了几株海棠树,王铁成称这座小院为“海棠园”。

每当海棠花盛开之际, 王铁成从周总理钟爱的海棠树下走过,心中总会生出平静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