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论对日军作战的战术原则
朱德论对日军作战的战术原则
本文写于一九三八年一月二十五日,是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的名义,在山西省洪洞县马牧村发布的训令。
甲
由于我军及各游击部队在敌后方联络线上(正太、同蒲两线)之积极破坏、袭扰,打击其往返部队,给敌不断损失,使敌甚感不安。
一月来,敌人以保障其联络线安全之目的,除加强其沿联络线之戒备,无情镇压居民抗日运动,组织伪组织,推广其警戒线以外,更采取积极防御的动作。经常派遣多数支队兵力(从三百到二千人不等),并加强其技术兵种的协助,利用汉奸作向导,或伪装中国军队,或与汉奸部队混杂,向沿线近旁之城镇,或被其查明之我军驻地与游击队根据地等,作脱离联络线远出二三天行程的分途袭击与合击(各支队间隔约半天至一天行程),其行动颇为灵动敏捷并具突然性。
当发现我军时,即作突然的奇袭与强袭,或迅速展开其兵力与兵器进行包围迂回,作强烈的战斗,利用飞机大炮向我轰炸,并不时伪装疏于侦察与警戒或伪装退却,以诱击、伏击我军,或牵制我于正面而以两侧支队包围我之翼侧,和常以敏捷的动作迅速转移其兵力与兵器于新的突击方向。实施这些手段之唯一目的,即在于肃清或驱逐沿联络线之我军与游击队,力求消耗与消灭我之有生力量,以巩固其联络线之安全。
然而,在敌人这种行动与方法中暴露了不少的弱、缺点。
1、兵力分散,给我各个击破之利。
2、进入山地,技术兵器减少了作用。
3、外翼侧完全是暴露的。
4、远离后方联络线,一切供给困难。
5、与群众是对立的。
乙
抓住敌人的弱点,发挥我军运动战、游击战之特长,求得不断的大小胜利是极大可能的。然而,敌人疯狂般的活动未能给以不断的重大的打击,相反的,还遭受了不应有的个别的损失,这不能不指出部队的战斗动员还不够和战术上的薄弱。
丙
对于上述敌人作战的战术原则,指示如下:
1、在敌人的分进合击中,主要的应在诸支队之暴露的外翼侧实行机动,不应在诸支队间实行机动,这可以避免敌人之合击。
2、突击运动中的敌人,并且主要的是突击其后尾部队而不是突击其先头,主要是采用伏击,在预定之伏击地点应有详细的地形和敌情侦察,取适当的部署与具体规定各部分之任务与动作。
3、当突击某一支队时,应向敌可能来援之方面派出足够的警戒兵力,并以积极的动作向敌前进,隔绝可能来援之敌人。
4、对敌人的进攻与冲锋,应保持着高度的突然性质,突击一开始应最迅速坚决地、猛烈地、连续冲锋歼灭敌人,迅速干脆解决战斗。在这种情况下,一切犹豫、动摇、迟缓都不应有的。
5、保持自己的主动地位,保持能迅速地转变自己的突击方向。当发现敌人已占领阵地,已站稳了脚,无消灭的把握时,应迅速脱离战斗,转移突击方向,以免被敌吸引,消耗我之兵力与兵器。
6、自己行动应极端秘密,应利用昏暗夜间接近敌人。与敌人一经接触,应坚决迅速向敌冲锋。火器主要是用来直接补助近距离的战斗,而战斗之过程主要是白刃战。
7、要保持主要的兵力与兵器使用在选定的突击方向、突击点及突击时间以内,对其次要的方向,分派游击队积极袭击扰乱敌人以迷惑之。
8、突击部队的战斗队形,避免以大部队走一路,前进的行军纵队应避免集团冲锋。
9、对住止的敌人如已有坚强防御设备,不应强攻,而应向之佯动,诱动其他方向敌之增援,求得在运动中突然袭击增援之敌。
10、在敌联络线两侧活动之各部队,应有密切联系和行动上适当的配合。当发现敌人向某一地区动作时,各方均应适时地、机断地采取适当动作,配合某方之作战。一切等待与互不相关各自为战的现象是有害的。
11、当敌人向我前进时,各地方游击队不应单纯地作正面抗击,而主要地应向敌之侧后活动。向敌之后方前进,应有高度的机动性、敏捷性、弹韧性,袭击敌人的后方与侧背,但须与正规军有严格的配合。
12、加强侦察工作,并在群众中建立自己的耳目,特别在沿铁道线上和可能来敌之主要方向。
13、加强警戒,及时发觉敌对我之一切企图。接近敌人的部队,应选择适当的宿营场所,并经常变换自己的宿营地,注意封锁消息。
14、加强防空,注意隐蔽与伪装,注意躲避敌人炮火杀伤的威力。
15、对可能利用的道路,加以必要的破坏。
16、应多派优良的射击手,潜伏在敌人的前进路旁或宿营地附近,不时给敌人以杀伤。
丁
争取不断地打击和消灭敌人,争取战斗中连续的大小胜利,这对于兴奋全国军队、全国人民,持久山西战局,配合全国抗战形势,有极大意义的,也是我军目前的重要战斗任务之一。在部队中应有积极的战斗的动员,发扬我军运动战、游击战的特长,提高我军固有的敏捷性、机动性和进攻勇气,发扬我军坚决、勇敢、刻苦、耐劳、机断专行的战斗作风,以争取胜利,打破敌之巩固后方联络线之目的与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