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深的黑暗是只有一个人独处(黑暗中有什么)
在看《黑暗中有什么》的时候,后排的一个女孩一直在和她的朋友讨论谁是凶手。所以当电影结尾打出那行字幕的时候,女孩言语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不满。单身女性连环杀人案作为贯穿全片的悬疑,确实对观众有误导和迷惑。另外,普通观众对电影简洁明快剧情的期待,以及对黑之罪悬念的模糊处理,少女的不满也在情理之中。
但有意思的是,虽然看完电影不知道凶手是谁,但基本上能猜到凶手的动机。这真是一种奇妙的观影体验:怎么会有人知道凶手的动机?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可能会不解。《黑色》的独特之处在于,这部电影是从一个潜在受害者的角度来看凶手眼中的世界。她和凶手是对立的,但在影片的最后,女主角和凶手神奇地融为一体,彼此无关,却同呼吸。
主角曲靖之所以是潜在受害者,是因为她作为一个初二女生,平时迷茫,缺乏安全意识,对性无知,总喜欢一个人在满是废铁的草坪上唱歌,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凶手喜欢的对象(当然最后没有被杀,所以加了“潜在”二字)。在对性的无知上,却意外地与凶手一致——犯罪心理学认为,性犯罪者的犯罪起源往往是对性的无知。曲靖,从远处看着被残忍杀害的裸女,竟然是他的性启蒙:没多久,曲靖找了一本孕妇指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被窝里偷偷看。对于教育者来说,这是一个微妙的讽刺,一个小女孩只能用一本属于已婚妇女的书来了解自己的身体。
对于90年代生活在偏远乡镇的孩子来说,对性的无知甚至认知异常在当时是很普遍的。曲靖拿着妈妈洗好的月经带在院子里荡来荡去,被妈妈骂了一顿。问题是,有人教过她什么是月经吗?如果有人能教她,她还需要看生育指南来了解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