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迪·艾伦这口三文鱼上的芥末

文 | 戴文子

最近在读什么书?

《我心深处》。

因为有三文鱼摆在面前,你再恨死这道佐味,也抵挡不住前者带来的诱惑。

吃上两口之后,你觉得可以适应这种滋味了。「原来芥末也没想象中那么难以下咽嘛。」你对自己说,「不行,这三文鱼实在太好吃了,我要再来一口。」

等你酒足饭饱,四体通泰,唇齿之间开始回味方才的美食,「咦,三文鱼是什么味道?我怎么忘记了。啊,怎么全是芥末的味道?不行不行,这芥末实在太好吃了,我要再来一口。」

而看伍迪·艾伦的电影,就是这种「配三文鱼吃芥末」的感觉。

伍迪·艾伦的电影里,带有他太多的故作聪明与自以为是。对于没接触过这种风格的观众来说,确实不够友好。就像初次尝试芥末的食客,一定会对那刺鼻的味道「印象深刻」。但是,当你一旦习惯了这种表面上的辛辣讽刺,你一定能享受到其内里带给你的幽默感。于是便会再找一部伍迪·艾伦的电影来看,一边继续忍受电影里三观不正的刻意卖弄,一边在不断发现的脑洞情节与绝妙台词中拍案称奇。

至于说「伍迪·艾伦」这个人到底是怎样的人物,答案则可长可短。短得能精简成一句话,长得能写成一本书,比如这本新近出版的《我心深处》。

如何把一个人的一生(而且尚未过完)绘声绘色地写进一本书着实不易,但伍迪·艾伦偏偏就能出好几本;反过来讲,把这样一主儿概括成一句话也绝不轻松。

先从短的开始吧。

伍迪·艾伦何许人?

你看,费力不讨好。

在伍迪·艾伦的电影中,配乐选曲永远是无可挑剔的。他的爵士乐品味很高,这得益于他数十年如一日把爵士乐演奏当成忙里偷闲的保留娱乐项目,还经常在百老汇导演戏剧。

作为一名段子手,伍迪·艾伦16岁就能靠写笑话一周挣20美元。「段子手当1年,你会变成网红;当上66年,你就会变成大师。」他不无得意地说。因为,从他开始给报刊专栏写俏皮话算起,到他说这句话的时间,刚好经过66年。

作为一名导演,伍迪·艾伦可以说是世界影坛中最独特、最具魅力的导演之一(可能还没有之一)。他的电影别具一格,从下三路的低俗恶搞、到小资流的文艺清新,老爷子可谓是雨露均沾、还都样样精通。从《非强力春药》中的下流狂喜,到《香蕉***和国》中的政治恶搞;从《安妮霍尔》中的辛辣嘲讽,到《性爱宝典》中的不忌荤腥, 老爷子职业生涯的前半段完全就是一部赤裸裸的限制级。而近些年来伍迪·艾伦年事渐高,口味也随之变得清淡不少, 导演了诸如《午夜巴塞罗那》、《午夜巴黎》、《咖啡公社》等耳熟能详的作品。这些电影不但成为宅男的终极撩妹指南,还被文艺青年列入「人生必看」的电影清单。

对于颁奖典礼,奥斯卡,他23次提名4次获奖;金球,他13次提名2次获奖,但无一例外的是, 伍迪·艾伦本人从未现身领奖。 对此他表示,「整个给电影颁奖的这种想法就很傻。我不能遵循别人给我的评判,他们给你颁奖你接受的话,那他们说你不配得奖你也得接受。」

法国人尊敬地称他为「 美国电影界唯一的知识分子 」,他却不解风情地用一贯讽刺的方式说:「有关我本人方面,法国人总是犯两个大错误。首先,应为我戴眼镜的关系,他们就认为我是知识分子;然后,因为我的电影总是票房失利,他们就认定我是个艺术家。」

而他对于自己的评价则是这样的:「我人生的一大遗憾就是我不是别人......我不想通过我的作品达到不朽,我想通过不死来达到。我不想活在人们心里,我想活在我的公寓里。」

废话这么多,却好像只是既定事实的简单罗列。确实如此,因为我所做工作,仅仅是拾人牙慧,然后再拼凑缝补成文。

然而,现在谈论伍迪·艾伦已不可能再谈出什么新意,毕竟我们身处于一个毫无神秘感与隐私性可言的时代。掏出手机随便上网一查,就能检索出任何你想得到的信息。更要命的是,这个年过八旬的老头至今仍保持着旺盛地创作力,以一年一部新片的速度不知疲倦地刷新自己的拍摄(与获奖)记录。 他迫切地想要在观众面前表达自己的最新情趣(包括恶趣味),生怕大家下一秒就会把他遗忘。

但那又怎么可能?自会有一大把文艺青年与伪文青,在看过三部他的电影(或者影评)之后,前赴后继地涌入大大小小的咖啡馆,以看似随性而至的口气,把伍迪·艾伦奉为男神,作为他们和朋友吹嘘的最新谈资,且永不过时。

你愿意接受不经检验的二手信息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不妨自己去随便挑部伍迪·艾伦的电影感受一下;或者,你没有时间或嫌电影太老,那就随意翻一翻眼前的这本书,听老爷子本人跟你白话两句,看看他对拍电影、奥斯卡、爵士乐、曼哈顿怎么说,也比听我在这聒噪不休强上百倍。 因为,即便伍迪·艾伦不够深刻,他也要比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来得有趣。

是为读书笔记。

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十四日

来自 书后感:孤灯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