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星”电动车组的运用历史
“中华之星”前身是行驶在广深铁路的“蓝箭号动车组”,是以欧洲高速铁路技术模式为基础研制的。2000年,中国通过技贸结合和国际合作,引进国外核心技术部件----牵引变流器,完成了200km/h速度级的“蓝箭”电动车组,并在随后的正线试验中达到了236公里的时速,于2001年完成了8列动车组的生产,并正式投入广深线商业运营。
2002年9月,“中华之星”动车组各节动力车及拖车于中国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北京环行铁道进行最后组合,并开始编组调试。
2002年11月27日,以两辆机车及三辆客车的短编组“中华之星”在新建的秦沈客运专线进行高速试验,其最高速度创造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321.5km/h,成为轰动一时的时事;“中国铁路第一速”的记录直到CRH2C型动车组在2008年4月24日于京津城际铁路上进行高速测试才被打破。
冲刺321.5公里时速后的第二天,即2002年11月28日,时任铁道部部长傅志寰视察并计划试乘“中华之星”,列车空车试载,驶回基地前出现A级重大故障:因一根有问题的法国进口部件(车辆轴承)温度高达109摄氏触动了车载轴温报警系统。于是铁道部领导决定停止试验。
“中华之星”在试验中也曾多次出现重大安全故障,而且朱镕基离休后国务院分领导改为采用购买国外高速轮轨技术的意见重占上风,国内自主研发的“中华之星”高速轮轨计划虽已取得重大成果,但已像飞机“运十”般夭折,成为辉煌刹那的“流星”。2004年铁道部展开为用于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时速200公里级别的第一轮高速动车组技术引进招标,投标方标准是“在中华人民***和国境内合法注册的,具备铁路动车组制造能力,并获得拥有成熟的时速200公里铁路动车组设计和制造技术的或有国外合作方技术支持的中国制造企业(含中外合资企业)”,而“中华之星”也不具备以上条件,因而率先出局。此车款使用动力集中式设计,乃出局原因之一。
2003年1月至2005年初期间,“中华之星”持续在秦沈客运专线上进行线路运行考核,约每天不载客来回往返沈阳及秦皇岛一次,总运行里程达到53.6万公里。随后“中华之星”正式配属沈阳铁路局,于2005年8月1日起正式投入载客运营,运行秦沈客运专线,担当来往沈阳及山海关的临时准高速列车,车次为L517/8次,其最高运营速度限制为160 km/h。“中华之星”自2006年8月2日停运,存放在沈阳车辆段,直到2009年底或2010年初。2010年初到2011年初转移到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