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对比分析论文 [汉英“吃”的及物性对比分析]

摘 要:动词是句子结构的核心,汉英语言中动词的及物性不一样,通过汉英语言对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汉语动词的特点。本文主要以动词“吃”为例,分析汉英动词的及物性情况。  关键词:吃 及物性 宾语

一、动词与宾语的关系

提及动词的及物性,就要谈动词与宾语的关系,就有必要将宾语进行分类。宾语语义非常丰富,可以表示各种意义,孟琮(1987)在编纂《动词用法词典》时根据名词宾语在句法变化和语义上的特点,把名词宾语分为十四类,黄伯荣、廖序东(2007)将宾语的语义类型分为三种。本文将“吃”所带的宾语分为受事宾语(动作或行为直接于事物,一般可用“把”字把名词提前)、工具宾语(宾语指动作依靠的工具或使用的材料)、方式宾语(用某种方式进行,一般都可用“用”把名词提到动词前面)、处所宾语(动作或行为及于某处所在或在某处发生)、来源宾语(宾语表示动作的来源)和施事宾语(宾语是动作或活动的发出者或当事者,动词和宾语的位置可以颠倒,宾语变为主语而意思大致不变)。

二、汉语“吃”的及物性

“吃”在汉语里为及物动词,语义相当丰富,既可指把吸、喝的食物放到嘴里嚼咽,如“吃饭”“吃药”;也可指依靠人或物来生活,如“吃父母”;还可指吸取(液体)、经受苦难,如“吃油”“吃亏”;还常用于军事、棋艺,指消灭,如“吃车”。“吃”在句中和后面的名词类宾语构成受事、工具、方式、处所和来源的语义关系:

(1)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北方人喜欢吃馒头。

(2)奶奶喜欢吃大碗。

(3)天天吃食堂。

(4)他终年一身军将,从不吃小灶。

(5)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6)一桌饭吃十个人。

例(1)中的“米饭”“馒头”是吃的受事,作受事宾语,动作“吃”直接作用宾语“米饭”“馒头”,把“米饭”“馒头”吃了。汉语“吃”的范围较广,一切可以吃的食物,不管是固体还是液体,都可以与“吃”搭配,作“吃”的受事宾语。例(2)中的“大碗”是“吃”的工具,作工具宾语,“大碗”是动作“吃”所依靠的工具。汉语中,并不是所有的名词都可以作“吃”的工具宾语,而限于盛食物的器皿的名词,如大碗、小碗、钢碗等。例(3)中的“食堂”是“吃”的处所,作处所宾语,“吃”这个动作是在食堂里发生的,意思是在食堂吃饭。同样,并不是所有表处所的名词都可以作“吃”的处所宾语,只有供应食物的地方的名词才可以作“吃”的处所宾语,如可以说“吃食堂”“吃饭馆”等,但却不能说“吃学校”“吃宿舍”。因为“食堂”和“饭馆”本来就是提供食物的地方,人去这里的目的就是就餐,而“学校”“宿舍”是供人学习、就寝的地方,所以不能作“吃”的处所宾语。例(4)中的“小灶”是“吃”的方式,作方式宾语,以“小灶”的这种方式吃饭,即用小灶吃饭。只有表示做饭的方式的名词才可以作“吃”的方式宾语,如“吃小炒”“吃大锅饭”“吃集体伙”,其他的名词则不可以。例(5)中的“山”“水”是“吃”的来源,作来源宾语,意思是靠山或水所能产的物质来生活,这类来源宾语一般是指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的名词,如“吃朋友”“吃房租”等。例(6)中的“十个人”在句中是“吃”的施事,作施事宾语,意思是十个人吃一桌子饭,施事宾语必须含有数量成分,而且这个名词必须指人,比如“十个人”,而不能说“一桌子饭吃十只老鼠”。

汉语中的“吃”除可带名词类宾语外,还可带形容词宾语。如“吃亏”“吃苦”等。

三、英语“吃”的及物性

英语中的“eat”既可作及物动词,又可作不及物动词。作不及物动词时后面不带宾语,作及物动词时,后面带宾语:

(7)I don’t eat meat.

例(7)中的“meat”是“eat”的受事宾语。作受事宾语,英语的“eat”远远没有汉语的“吃”语义丰富,“eat”只能带表示食物的名词作受事宾语,不能像汉语那样带施事、工具、处所、方式、来源等宾语,如果要表达汉语“吃”的工具、处所、方式等等,则需要借助于介词“in/with/by”等来表达,如“eat something with a big bowel”(吃大碗)、“eat something in the canteen”(吃食堂)。英语是重物称、重语态的语言,英语动词有明确的语态,主语施动就用主动语态,主语受动就用被动语态,所以英语中动词和宾语之间没有施事关系。

四、结语

汉语“吃”在句中带名词类宾语时,“吃”可以直接和食物搭配,也可以和盛食物的工具搭配,还可以和做食物的方式、食物的来源等搭配。英语中的“eat”只能带固体食物名词作宾语。

与英语相比,汉语“吃”的及物性更简练、更经济,用表工具、方式、处所等的名词来作宾语,省去了用介词表达的繁琐。

参考文献:

[1]徐杰.“及物性”特征与相关的四类动词[J].语言研究,2001,

(3).

[2]孟琮.动词用法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卢兴艳 贵州铜仁 铜仁职业学院药学系 55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