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拔罐的工具、手法和哪些要注意的

拔罐工具

1、竹罐:取质地坚硬的成熟毛竹,将其锯成8~10cm长的一端有节的竹筒。然后削去外皮,打磨润滑竹筒的内壁及筒口即可。竹罐的优点是笨重、耐用、不易突破、取材容易、制做简单、价钱廉价。缺陷是铁爆裂漏气。

2、陶瓷罐:用陶土烧制而成,口底小,中间大,状如腰鼓。外涂黑釉或黄釉。适于火力排气。陶瓷罐的优点是价钱低廉,吸拔力大。缺陷是罐具较重,容易打碎。

3、玻璃罐:系以耐热性好的玻璃制成,口小,腔大,罐口略外翻。有大、中、小三种型号。玻璃罐的优点是罐壁透明,可随时面察拔罐部位的皮肤变化,因而临床最为常用。又由于察看便当,特别适于刺络拔罐。缺陷是导热过快,容易打碎。

4、金属罐:多以铜、铁、铝制成,状好竹罐。其优点是不易破碎,消毒便利。缺勤点是导热过快,本钱价高,无法察看吸拔部位皮肤变化,故而现已很少应用。

5、抽气排气罐:主要有注射器排气罐、橡皮球排气罐,电动负压拔罐机(图15-1)等。

6、复合罐具:随着科学的开展,罐具配用治疗仪者越来越多。如罐内装置刺血器,可在拔罐时接通电源,增加拔罐的温热效应,称为电热罐。另外,还有将红外线治疗疗仪、紫外线灯管、激光发作器、磁铁等入罐内,构成红外线罐、紫外线罐、激光罐、磁疗罐等。

拔罐手法

1、单纯罐法 单纯罐法是指以罐具为工具不配合其他药物或器械停止治疗的办法,主要有留罐法、走罐法和内罐法。

留罐法以火力或水煮排气后疾速将罐具吸反在对应部位,留置一段时间再时行起罐。依据留罐后手法的不同,又分为旋转罐法,按罐法和摇罐法。

走罐法又称推罐、行罐,在罐具吸拔后,推拉或旋转罐具,使治疗面积扩展。闪罐法是指罐具吸拔住治疗部位后立刻取下,重复停止吸往、起下,直至部分皮肤发红。亦有拔罐后稍推拉或旋转后用力拔下,罐具发出响声,重复数次,故称响罐。

2、复合罐法 复合罐法指在拔罐前后或拔罐中分离其他器械或药物治疗的一种办法,以所用其他器械的不同分针罐法(图15-2)、药罐法、红外罐法、紫外罐法、激光罐法等。

起罐时,用右手轻按罐底使之间一侧倾斜,左手按压罐口翘起处的皮肤,使之与罐口之间构成空隙,这样空气便进入罐内,罐具即可自行落下。留针拔罐时,若起罐后针眼处有出血或渗出物,可用消毒干棉球悄悄拭净。贮藏罐在起罐时,应将拔罐部位重新调回到侧位,以防药液流出。起罐法在起罐后应将光滑剂擦净。

留意事项

1、 拔罐时,室内需坚持20℃以上的温度。最好在避风向阳处。

2、 患者以俯卧位为主,充沛露施术部位。

3、 拔罐时的吸附力过大时,可按挤一侧罐口过缘的皮肤,稍放一点空气进入罐中。初闪拔罐者或年老体弱者,宜用中、小号罐具。

4、 拔罐次第应从上到下,罐的型号则应上小下大。

5、 普通病情轻或有觉得障碍(如下肢麻木者)拔罐时间要短。病情重、病程长、病灶深及疼痛较剧者,拔罐时间可稍长,吸附力稍大。

6、 针刺或刺血拔罐时,若用火力排气,须持消毒部位洒精完整挥发前方可拔罐。否则易灼伤皮肤。

7、 留针拔罐时,要避免肌肉牵交牵拉而形成弯针或折针,发现后要及时起罐,拔出针具。

8、 拔罐期间应亲密察看患才的反响,若呈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惨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等病症,以至血压降落、呼吸因难等状况,应及时取下罐具,将患者仰卧位平放,垫高壮举部,轻者可给予少量温开水,重者针刺入中、合谷。必要时,可用尼可刹米每次0.5g,肌注射或静注;或用咖啡因2ml肌注。

9、 拔罐时间过长或吸力过大而呈现水泡时,可涂龙胆紫,掩盖纱布固不定期。假如水泡较大,可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然后用利凡诺纱布外敷固定。

备注:患者在过饥、过饱、过劳、过渴、高热、高度水肿、高度神经质、皮肤高渡过敏、皮肤破损、皮肤弹性极差、严重皮肤病、肿瘤、血友病、活动性肺结核、月经期、孕期,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