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第二章 主要任务
完善公路交通网络。一是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网络,优先建设、重点安排国家高速公路网项目和高速公路对外通道项目,积极推进地方联网高速公路建设,进一步增强省际、区域和县际间通道运输能力。续建奉节至巫溪高速公路等项目16个、约739公里;新开工巫溪至镇坪高速公路等17个项目、约975公里。开展三环以内射线高速公路适应性研究,开展原“三环十射三联”高速公路剩余路段以及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新增线路的前期工作,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十二五”力争新建成高速公路1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000公里,省际出口通道达到20个,基本覆盖全市区县(自治县),实现“4小时重庆、8小时周边”。二是加大普通国省干线改造力度。按照国道基本达到二级、省道基本达到三级的标准,改造升级普通国省干线公路1000公里,力争实现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70%,实施5000公里普通国省道路面改造工程,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优良路率达到80%。三是推进实施行政村公路通畅工程。规划新改建农村公路为水泥(沥青)路面3万公里,力争实现85%的行政村通畅。规划建设撤乡并镇公路和中心城镇等联网公路7000公里,并逐步推进农村公路通道森林工程。四是加强专项公路建设,按照二级公路标准,积极实施国防战备公路建设;重点推进菜园坝―铜元局等7个战备公路渡口改造和邓小平故居、杨尚昆故居、刘伯承故居、聂荣臻故居以及红岩文化、抗战文化等600公里红色旅游公路建设。
优化公路枢纽站场布局。一是加快推进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重庆主城区重点推进实施龙头寺(扩建)、上桥2个综合客运枢纽,两路、鱼洞、西永、茶园、西彭、鱼嘴、白市驿等7个换乘枢纽以及团结村、南彭、茶园、寸滩、佛耳岩、西彭、北碚等7个物流枢纽。万州城区重点推进实施城西综合客运枢纽和客运总站、城北、城南3个客运枢纽改建工程和龙宝、塘坊、红溪沟、江南等4个货运枢纽建设,形成一批集铁路、公路、城市公***交通中转换乘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以及依托综合交通港站、产业园区以及现代物流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物流枢纽。二是积极支持区域客运枢纽和物流枢纽建设,支持涪陵、江津、合川、长寿、永川等大城市以及黔江、璧山、荣昌、綦江、南川、万盛、丰都、石柱、垫江、梁平、武隆、彭水等城市结合城际铁路发展建设综合客运枢纽。与大型工业园区相配套建设涪陵龙头港、黔江正阳、江津德感、合川南城、永川港桥、长寿晏家、万盛双坝等区域性公路物流枢纽。
加快内河航道建设。一是构建以长江、嘉陵江、乌江“一干两支”为骨架的航道网络体系,形成联接川、黔、滇、鄂等周边省市的骨架航道,使长江、嘉陵江重庆段和乌江彭水枢纽以下所有航道全部达到三级以上航道标准。重点实施嘉陵江利泽航电枢纽、大宁河庙峡航电枢纽工程,乌江银盘、白马通航建筑物工程和乌江航道整治工程。二是加快三峡库区及其他重要支流航道建设,实施渠江、綦江和三峡库区重要支流航道整治工程,达到三级以上航道标准。改造升级四级及以上航道862公里,全市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636公里,航道达标率90%。结合三峡库区后续扶持规划,继续实施渡口改造和渡改桥工程。
加快内河港口建设。一是按照港口、物流和产业“三结合”的原则推进铁公水联运的枢纽型港口建设,重点实施果园、东港、龙头港、新田、朱沱和新生等5000吨级枢纽型港口项目;完成水天坪、胡家坪、佛耳岩、下塘口、江家槽、下岩寺作业区等临港产业配套码头建设。二是加快三峡库区高品质旅游码头建设,实施朝天门旅游码头升级、江北嘴、万州鞍子坝等精品旅游码头项目。适当开展游艇基地建设。“十二五”全市港口货物总通过能力达到1.8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700万标箱。
促进综合运输衔接。一是合理配置综合运输通道资源,围绕长江沿线产业带的形成和内外贸运输发展,形成以长江、高速公路和干线铁路为主的沿江综合运输通道,尽快形成渝蓉藏、渝湘穗、渝汉沪、渝黔桂、渝滇东盟、渝兰西亚、渝陕包、渝京远东等八大综合运输通道。二是完善枢纽港站、产业园区和旅游景区集疏运网络,枢纽型港口除忠县新生港外全部实现铁路进港,形成港口与高速公路、铁路多式联运系统。积极支持连接产业园区、旅游景区、高速互通的公路连接线建设。三是加快建设城市内外交通一体化体系,加快改造升级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相衔接的瓶颈路段,畅通城市出入口;加快提升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一体化组织水平,促进便捷换乘。 提升路网服务能力。一是提升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实施“畅通工程”,加强高速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检测,规范养护施工作业,推进ETC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实施“安全工程”,确保高速公路相关安全设施和设备完好,加强高速公路安全巡查。实施“舒适工程”,加强高速公路日常维护,积极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标准化建设和高速公路森林通道工程建设。二是维护国省道良好技术状况。进一步加大路面改造力度,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优良路率达到80%。加强桥梁养护管理和危桥改造工作,开展危桥安全隐患排查和加固处置,一、二类桥梁比例达到95%以上。加强对治超站、交通量观测站和道班房等管理设施的配套建设。三是保障农村公路正常通行。重点加强路基排水设施的维护与路面日常养护,着力解决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不足、危病桥数量多、抗灾能力弱等突出问题,实现“有路必养”。
完善公路养护机制。一是理顺养护职责,增强养护资金保障。落实各区县(自治县)政府对辖区内公路养护管理的主体责任。明确各级财政对公路养护的资金补助或配套标准,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部专项资金、市级财政逐步加大公路养护投入,落实区县(自治县)配套资金。二是完善养护制度,规范养护管理程序。完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准入规则和管理办法,出台公路养护工程技术的地方性标准与规范,健全养护工程管理的配套规章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检测、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三是推行公司化管理,逐步实现“管养分离”。发挥市公路养护协会作用,推进养护工程企业资质认定工作,逐步形成统一开放、分类管理、竞争有序的养护市场。
推进公路科学养护。一是提高养护生产技术水平,高速公路养护争取实现全面机械化,普通公路养护逐步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二是推广养护检测、维护专业技术,国省干线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评定率达到95%以上。三是加快路网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整合完善公路数据库系统,提高公路养护决策和出行信息服务水平。
强化航道养护管理。一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新型航道管理体制,突出高等级航道的养护,形成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嘉陵江、乌江、渠江、涪江等重要航道由市管航道养护专业队伍进行养护,其余航道的养护由区县(自治县)进行管理。二是大力推行港航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技术,依托航道、港口、船舶等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开展“一干两支”高等级航道数字航道建设。
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一是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市场,继续完善招投标管理制度和办法,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BOT+EPC模式的监管思路和手段。二是稳步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分解细化质量管理目标,建立完善质量管理考核评价制度与奖惩制度,严格分包管理,强调过程监管,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提升城市客运服务水平。一是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先保障公交站场用地,严格实施城市公交首末站配建标准。城市交通建设项目投资安排上应优先考虑公***交通站场设施。大力改善城市公***交通换乘条件,推进客运枢纽与城市公***交通无缝换乘。建立保障公交低票价和车辆更新的财政补贴增长机制,出台鼓励合理换乘的优惠政策。二是发挥轨道交通的骨架作用,加快开通运营轨道交通一、三、六号线及二号线延伸段,合理组织轨道列车运行计划,加强轨道交通营运管理。三是提高公***汽车服务水平,推进公交枢纽站和维修保养场建设,重点建设双堰、弹子石、长生、外河坪等45个公交枢纽站场,新增公交站场面积100公顷。优化布局公交线网,城市公交逐步覆盖至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建成区及连接的主要干道,区县(自治县)公交实现城区逐步覆盖。合理调配公交运力资源,在主要客流走廊投放大容量公交车辆。优化布局公交快线,城市组团间开通公交干线,组团内部按区域组织普通线路,合理确定普通车和中高级车的投放比例。普及公交车辆GPS终端和IC卡、RFID技术应用,试点建设公交车辆运行信息电子站牌。四是有序发展城市出租汽车。稳步开展出租车运力投放,逐步理顺出租车的价格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有效缓解“打的难”局面。完善出租车职业资格制度、收益分配调整机制和劳动用工关系。整合推广出租车综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
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在适宜开通城市公交的城郊或城市新区,稳步推进班线客运和农村客运的公交化改造。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全市中心镇基本建成四级及以上等级客运站,其他乡镇基本建成五级客运站或简易车站,通客运车辆的行政村基本建有候车亭或招呼站。鼓励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进入农村客运市场,采取区域经营、延伸经营、捆绑经营、专线经营等多种经营形式,因地制宜开行赶集车、早晚车、周末车、学生车。加大站场建设支持力度,增加配套建设资金,站场用地原则上以调剂或划拨方式供应。统筹安排专项资金,统一购买农村客运车辆保险。完善城乡客运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统一、开放的城乡客运市场,建立交通运输基本公***服务均等化的配套政策标准和互联***享的城乡交通一体化信息服务体系。
发展现代物流。加快培育港口物流集团、重庆交运集团、长安民生集团等现代物流龙头企业。依托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大力发展保税物流;促进物流枢纽与产业园区配套布局,积极引导城市中心的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向城郊大型物流园区积聚。依托化工物流园区建立危险化学品物流市场,发展专业物流。建立集政府监管功能、物流服务功能和数据传输功能为一体的物流公***信用信息系统。
拓展物流服务领域。推广零担、快运、集装箱运输、集散配送运输等领域的加盟连锁经营,积极推进甩挂运输。鼓励货运枢纽经营主体拓展仓储、分拨配送、流通加工、保税等功能,促进货运枢纽站场加快向现代物流节点转型。建设深入西部内陆的“无水港”,形成跨地区的物流服务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和口岸大通关系统。吸引国际航运企业在重庆设立区域总部。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支持邮政企业全面参与农村物流流通网络建设。
加强运输市场管理。一是严把道路公交、出租车、长途客运、危险品货运等从业人员、营运企业、营运车辆的市场准入关。二是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条款,强化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服务质量考核和从业人员的诚信考核,使企业的信用等级与其所属从业人员的整体信用情况挂钩。三是加大运输市场监管执法力度,以质量信誉考核为手段,对严重违规的从业人员和营运企业依法实行强制退出。四是完善汽车租赁业管理制度,规范汽车租赁经营行为。五是加强交通行政执法间的联动协作,形成市场监管合力。 完善交通运输安全设施。继续推进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实施公路安保工程约5000公里,改造危桥500座,实施渡口改造800个、渡改桥100座。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重点,加强对自然灾害多发路段的监控预警和工程治理,实施地灾防治工程250处。按三级航道以上标准完成布标航道里程1085公里,配布航标2615座,建立嘉陵江、乌江、渠江等主要通航河流VHF船岸通信系统、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系统。实施船舶污水处理、储存设施安装改造工程,在重庆主城、涪陵、长寿、万州建设4个油船、散装化学品船舶洗舱基地;在重庆主城、万州建设2处船舶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设备库,在巫山建设1处应急设备设置点。
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推进落实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行三级以上客运站场交通执法人员驻站制。持续开展运输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打击非法违法从事交通运输的行为。完善全市治超站点监控网络,完成29个治超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治超站点监控网络。建立完善交通运输企业告诫制和“黑名单”制。加强从业人员资格和信用管理。推进“一案三制”建设,构建责任主体明确、可操作性强、与相关预案衔接有效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本地区应急技术专家资源库建设,建立与公安、消防和大型企业、地方专业救援队伍等单位联动机制。通过政府层面完善应急补偿机制。加大交通运输事故责任追究力度。建立从事客运和危险品运输的企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评估体系。
构建交通运输应急体系。一是完善全市公路水路交通应急指挥平台,基本建成普通公路监控指挥中心、地方水域水上监控指挥中心、道路运输(含营运轨道交通)监控指挥中心、营运高速公路监控指挥中心、交通执法指挥平台等5个市级行业应急指挥平台框架和2个试点区县级应急平台框架;建设现场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固定应急指挥平台(各级监控指挥中心)与移动应急指挥平台(现场)的互联互通;建设重庆市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争取在交通运输部的支持下承担国家路网西部监控与调度职责;进一步整合中央和地方海事力量,建设重庆市水上搜救中心。二是建设一批交通应急保障救援基地,建立与交通战备物资储备相结合、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交通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重庆主城、万州、涪陵、黔江、石柱、奉节6个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救援基地;在重庆主城建立全市水上交通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重庆主城、涪陵、合川、彭水、云阳、巫山6个区域性水上交通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北碚、武隆、酉阳、忠县、奉节、开县、万州、江津8个水上交通抢险应急站。建设高速公路交通执法应急救援站30个。三是建立应急保障专业抢险队伍,加强水上事故应急救援队和航道应急保通队建设,构建基层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加强应急保障装备建设。四是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对全市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重点路段、大型桥隧、干线航道重点航段、重要港口及危险品码头等实施监控监测,整合运输装备GPS应用系统,全市九座以上客运车辆、危化品运输车辆、重型货运车辆和“四客一危”船舶全部加装GPS终端等。 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开展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与运营、公铁水多式联运高效衔接、大区域交通组织、城市立体公***交通等关键技术研究,促进客运“零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二是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公***汽车、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危险品运输过程监测及控制、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及救援装备的配置等关键技术研究,逐步建立安全可靠的交通管理应急反应体系。三是开展提升黄金水道通过能力、山区高速公路快速维修、大型桥梁隧道养护等关键技术研究,提高交通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开展沥青路面再生、隧道节能技术、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与示范等,发展资源节约型交通。五是开展RFID、IC卡、ETC等技术的研究,拓展物联网技术在交通运输过程和行业监管中的应用。六是开展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城市公***交通发展战略、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与资产管理模式等研发攻关,提升交通运输科学决策水平。七是打造重庆市公路养护工程技术、公路防灾减灾技术、重庆山区隧道关键技术、西部地区山区桥梁建设营运管理、内河航运关键技术和综合交通运输经济与技术等特色研发中心。
注重交通信息化建设与科技推广应用示范。一是建设交通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公路网动态交通路况信息数据库两大基础数据库,完善全市交通信息资源中心,力争在重庆建成西部交通数据灾备中心。二是推进行业智能化管理建设,重点建设公路路网、道路运输、水运交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交通执法综合指挥系统,构建高速公路速度监测和移动视频监控系统;推进实施高速公路跨省联网与不停车收费系统;建立驾驶培训机构IC卡计时培训系统信息平台;完善重庆市交通应急指挥系统平台。三是建立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整合交通信息资源,统一交通服务热线,强化96096品牌,推进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和城市客运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公***交通信息一体化进程,逐步搭建西南交通物流公***信息平台。四是推进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路技术、重庆山区高温多雨路面设计施工关键技术、隧道照明节能新技术、低造价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新技术、船舶节能实用新技术6大应用示范工程。
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利用。优先发展、倡导使用低碳型交通方式。鼓励厢式运输、集装箱运输等专业化运输方式,积极发展大型集装箱、大中散货、化危品等专业化运输船舶,鼓励发展顶推船队。有效提高客货车辆实载率。加速淘汰客货运高能耗车辆,加快发展节能、大型、专业化运输车辆和绿色环保车辆,重庆主城区公交车和出租车大力推进CNG或混合动力车,逐步扩大区间班线客车CNG或混合动力车的应用规模。重点实施重点企业节能示范工程、公交优先示范工程、营运车船燃料消耗准入与退出试点工程、甩挂运输节能试点工程、绿色航运工程、低碳公路示范工程、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工程、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工程等八大交通节能减排示范工程。
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监管。继续推进绕城高速公路“绿色长廊”工程,对全市国省干线具备条件的路段实施“绿色长廊”示范工程1000公里。在嘉陵江、乌江、大宁河、梅溪河等重要航道打造生态景观航道。推进船舶生活污水治理、船舶洗舱基地建设。推进城市中心区域小码头搬迁,重点搬迁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船舶和码头。建设市级交通行业环保和节能减排监测中心,建成一批技术能力较强的交通环保和节能减排监测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