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

  篇一:读书报告(标准版)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报告

 1.作品介绍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散文之集大成。季羡林先生以北人治南(南亚之学)、学成西方而精通东方(东方之学),学问好,人人都知道,散文写得好,却容易被忽略,其实他的文章一直伴随着他的学问,是他学问生命的另一种形态。

 季羡林的散文精髓是“真情”,情感的纽带把他和环绕着他的人情物事连接了起来,把今时今日和往时往日连接起来,文字再朴实不过,情感再真纯不过。他建造的文学宝塔,带有繁丽多姿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复调散文。钟敬文如此评介:“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再恰当不过。

 2.作者介绍

 季羡林教授生于1911年8月,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人。著名东方学家、梵文学家,中国东方学的奠基人。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在德期间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奠定了先生在国际印度学界的地位。194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并任系主任长达四十年。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研究会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副主编、语言卷主编,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德国哥廷根科学院《新疆吐鲁番出土佛典的梵文词典》顾问,冰岛大学《吐火罗文与印欧语系研究》顾问,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

 3.版本介绍

 2006年版

 平装:292页 开本:16开

 商品尺寸:22.7 x 15.2 x 1.1 cm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1月1日) 2007年版 精装:188页 开本:16开 商品尺寸:23.6 x 15.8 x 1.6 cm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8月1日) 2011年增订版 平装:162页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 商品尺寸:24.6 x 18.2 x 1.4 cm 出版社:长春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月1日)2011年平装版 丛书名:季羡林诞辰100周年图文纪念丛书:图文纪念版平装:320页 开本:16 商品尺寸:24 x 17.2 x 2.4 cm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8月1日)2011年精装版 丛书名:季羡林谈人生[1]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2011年8月1日)

 4.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探讨有关生活态度的书籍。季羡林先生结合自身九十多年的生活体味,感悟有关于人生的总总。包括缘分、命运、容忍、宽容、朋友、成功、知足、爱情、孝顺等等。是季老先生感悟和体悟人生的杂文集,文中字句简洁清雅,干净流畅,将日常中的小事用平淡无奇的语言娓娓道来,在诉说家常的同时将人生的智慧与感悟渗透于字里行间,是一本值得年轻人阅读并且能帮助年轻人走出心灵困惑,获得智慧启迪的大成之作。

 5.评论心得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人生有了很深很深的感悟,身心也似乎得到了一种洗涤,面对人生我们总是存在这样的问题:

 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先生说:“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趟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0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这一生。其中,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是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锁。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这一生。”如此一针见血鞭辟入里的批判式揭露,酣畅淋漓,发人深省。

 人生是多种多样的、纷繁错杂的,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这人生,细细去领会去参透人生的价值。季羡先生对此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他向我们一一叙述了人生的真谛,他用惬意的曲调低吟浅唱,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们,为我们讲述着人生百态。先生认为,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通常,人无法选择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季老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是这样评价的:“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不完满才是人生,在季羡先生的眼中,没有任何人的人生是完满没有缺憾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正因为这份不完满,为我们勾勒出了人生的轮廓,也让我们懂得在缺陷中领略美好,才不至于那么高傲自大、目中无人。人性善恶,知足常乐、谦虚虚伪,为人处世,世态炎凉?这一切的一切,不论是人生意义上的,还是内在精神上的,先生都为我们讲解得一清二楚,道理也显而易见、一目了然了。

 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在书中反复提到的《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和《漫谈伦理道德》。在这两篇文章中,先生谈道:“人生于世,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二、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三、人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也就是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问题。”他认为这三个关系处理好了,人就生活得幸福愉快,否则就痛苦。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我感到季老谈到的三点是全面深刻的,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帮助,并使我们认清了人生的方向。

 6.结语

 季老先生是一位面容慈祥目光深邃的智者,通过这本书,他用和蔼可亲的话语,平心静气地与我们交谈着,给我们讲故事讲道理讲人生。他讲述着中华文化的渊源流长,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懂得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来涵养自己。品味先生简洁通俗的人生大道,就好像独自漫步在深山中小溪旁的林间小路上,静静地走进了宁静和谐的仙境,使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

 7.附注

 1.报告内所有图片选自百度图片(季羡林谈人生)

 2.作者以及版本介绍选自百度百科(季羡林)

 3.内容简介选自《季羡林谈人生》一书中编者注语

  篇二:读书报告模式及范文

 1读书报告模式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学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老师会介绍一般的格式给他们,让他们有所遵循。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它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花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其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至于写读后感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没有任何规范。可以写成很抒情的散文,很尖锐的评论,很精辟的分析,很周详的比较……要看书的性质,也要看你感想的性质。

 二、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什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就要准备一本读书札记簿,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要可以发挥的。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话,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以便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它有关的书籍来补充你的论点。这样,你阅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会有分量得多。

 三、不要只读一本书

 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彻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它有关的书来看,包括:1、作者的传记;2、作者其它作品;3、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4、其它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如巴金的《回想录》与杨绛的《干校十记》等)。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条件或需要这样做,但能够这样做,写出来的读书报告一定扎实得多,丰厚得多。

 四、赞扬与批评

 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夸奖一番。可是赞扬与批评都需要见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内容丰富,描写细腻,刻画入微,感人肺腑,文章清丽……全是废话。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批评当然比赞扬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读书报告会更容易受到欣赏。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常用的做法,可是很容易变成一种公式,四平八稳的结果是不汤不水。因此赞扬不容易,批评难,又赞扬又批评也不简单。

 五、点与面

 读书报告可对一本书全面论述,全面的结果很容易流于浮面,样样都谈到了,但只是泛泛之论,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几点来谈。因为你谈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给读者比较深刻的印象。

 六、不要引用太多

 好的读书报告应以写报告人自己的意见为主要内容,原文可以作为举例加以引述,但不宜太多。引述其它人对这本书的看法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连篇累牍的抄。否则看过之后,只觉得大部分是别的唾余,写读书报告的只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抄录者。

 七、读书报告的内容可包括:1、作者简介、内容概要;

 2、本书在表达(如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处理等方面的特别之处;

 3、书中叫人深刻难忘的部分;

 4、作者在书中传递的讯息;

 5、个人最喜爱的部分;

 6、对本书的评价和观感(如是否值得向其它读者推介);

 7、读后感:(1)书中情节引起的联想

 (2)书中内容引起的疑问

 (3)本书令你有何提醒、启发及反思

 (4)本书引起的思想上的转变

 (5)本书令你引发的期望

 8、从本书有何收获;

 9、引用本书或其它书籍的内容,或日常用语。

 八、读书报告的撰写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