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意愿的调查分析
通胀和后顾之忧 抑制消费
渤海证券宏观分析师杜征征表示,2010年以来持续偏紧的政策调控,使得消费者预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通胀预期出现减弱;但高涨不下的通胀及众多后顾之忧尚未解除也使得消费者减少了消费支出,更多的将钱存在银行或投入股市,这点从2011年一月和二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出现较大回落中可以看出。
网友期望 房价调控再加力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商品住宅成交量虽然下降,但房价走势仍是扑朔迷离,目前还不能给购房者房价下跌的信心,因此很多人在选择观望的同时,仍不看好未来房价走势。
对于这一调查结果,多数网友表示结果与公众反应基本一致。一位网友发表评论认为,调查与公众的反应基本是一致的,国家前期的调控措施对物价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房价调控还需继续加大力度。
预期货币政策趋紧者飙升
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一季度银行贷款需求指数为85.2%,较上季提高2.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季度攀升。分行业看,制造业贷款需求略有提高,农业与非制造业贷款需求下滑,房地产业和建筑业贷款需求指数回落。
对下季货币政策,32.1%的银行家预期将保持现有适度水平,较上季下降9.3个百分点;66.1%预期“趋紧”,较上季大幅提高15.8个百分点;1.8%预期“趋松”,较上季下降6.5个百分点。
企业家信心指数略有提高
央行同时发布的一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我国企业家信心指数为76.3%,较上季提高2.1个百分点;企业经营景气预期指数较上季上升2.8个百分点至73.4%,为近3年来最高水平。
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有望进一步扩大
尽管央行16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近期我国部分城乡居民消费意愿下降,但种种迹象表明,在居民收入将不断提高,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的政策预期鼓舞下,居民消费意愿必将进一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有望进一步扩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副司长田锦17日表示,“十二五”期间,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投资需求将保持平稳,甚至比“十一五”略有下降,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方面会进一步提高,外需将尽可能稳定、拓展。
田锦尘表示:投资、消费、出口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和整个经济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十一五”期间,我国为应对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增加了大量投资,“十二五”期间不会保持这么高的投资强度。
在预测“十二五”期间消费的贡献率时,他说,“我的判断是会进一步提高”。现在国家特别强调坚持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特别是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重点。
刚刚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将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通过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对此,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城镇化、工业化将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加快前进。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农业人口占很大比例。城乡居民的需求仍然会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专家们认为,今后5年,随着收入分配改革的推进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手中的钱会多,也更敢花钱。
长期研究中国的耶鲁大学教授史蒂芬·罗奇对中国内需的进一步扩大充满信心。他说,中国“十二五”规划可能引发现代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消费浪潮,对中国、亚洲及更广泛的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十二五”规划将改变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的发展将从过去30多年来以出口及基础建设投资为导向转向以国内消费为主要驱动的增长模式。
他认为“十二五”规划首次将重点放在扶持国内消费市场,这将刺激中国的个人消费从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在2015年提高到占GDP的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