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诗词有关的名人故事

与古诗词有关的名人故事如下:

原文:

山花子,清·纳兰性德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一作“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故事:

词中故事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康熙十六年卢氏难产去世,后人多认为她的离世让纳兰容若饱尝丧妻之痛,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为中国词史上的高峰。

纳兰性德成婚3年,妻子卢氏即因难产而亡,年仅21岁。多情公子为此哀吟凄唱,写下了多首哀感顽艳的悼亡词,有的在题中明言,有的则像这首,虽无题,但也可以理解作悼亡词。

词上片前两句点出了时序、景色,景中含情。风絮通常指柳絮,柳絮入水即化为浮萍(古人这样以为的),是说春天早已过去了。卢氏卒于康熙十六年阴历五月三十日,正是仲夏荷花开时。

莲出泳波,淤泥不能伤其洁,泥莲一方面喻指卢氏品性美好,另一方面又有萎落于泥的衰飒之感。这里的意象都有连属的意思:莲与藕,本来相互依存,我是你的根,你是我的花;如今斯人已逝,而藕断丝连,徒留思念无穷已。

这里要注重“已”与“刚”两个副词所指示的句法关系,我们把这两句倒过来理解就顺畅了:芳华女子刚与她的郎君结为同心,如胶似漆的生活刚刚开始,不料转眼就遭天妒,香魂一缕随风飘散了。这样一来,这两句写景又成了托喻式的事实描述了。后两句写拈香祭灵,追忆与亡妻的前尘往事。

下片承上抒情,首句化用杜牧诗句《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物极而反的原理在情感体验上也是存在的。比如:当至亲至爱的人去世后,最痛苦、最让人揪心的,往往不是号啕大哭的那位,而是神情恍惚、呆若木鸡的那位。

这也正是所谓的至哀无声,至痛无文一一人在最悲痛的时候,往往哭不出声、说不出话.写不出文来。这种强烈至极的情感以及在它冲击下的人的反常的行为举止之间,隐藏着的巨大的情感张力,这种情感张力,往往也是文学作品最摄魂入魄的表达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