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萨现在是全攻全守吗

攻全守的足球理念最早由荷兰人在上世纪70年代全面应用于足球战术,历经从442阵型到433阵型的演变。而随着过去40年里4代荷兰籍教练及25名荷兰球员在巴萨的足球实践,荷兰足球哲学已完成在巴萨的融合。

巴萨的进攻足球哲学系出荷兰,但历经40年的沉淀与痛苦,已然完成固化、僵化进而创新、升华,这也使得二者的进攻派打法看上去很相似,却存在根本性差异。研究荷兰足球与巴萨足球的文化相似性与差异性,必须对二者的文化进行一番了解。

米歇尔斯是第一位执教巴萨的荷兰教练,他于1971年入主巴萨,在1974年应荷兰足协要求,担任荷兰国家队主教练,并在1976年重返巴萨执教。米歇尔斯叩开了荷兰足球与巴萨相结合的大门,他将克鲁伊夫和内斯肯斯先后召唤到巴萨,为日后荷兰足球在巴萨的40年实践完成了奠基。然而米歇尔斯两度执教巴萨的时代背景,恰深刻反映出荷兰足球极具悲情化的文化元素。

1974年之前的荷兰足坛,处于一种极度膨胀的境地。阿贾克斯人将全攻全守的足球理念付诸实施,并在1970年到1973年连续三届夺得欧冠冠军,当时的荷兰人在足球理念和战术技术上领先于整个欧洲。自由港城巴塞罗那从来都欢迎各种先进的技术,从航海到建筑,从音乐到文学,他们同样很容易接受最先进的足球理念。巴萨俱乐部的创始人甘伯先生本就不是巴塞罗那人,这使得巴萨比众多俱乐部更容易接受外国人的先进理念,加上十余年无缘联赛冠军,巴萨与荷兰足球的结合实在是历史和命运的精彩碰撞。

荷兰足球顺利在巴萨萌芽,然而荷兰足球在荷兰国内却遭遇了一次历史性的悲哀。1974年世界杯决赛,坐拥克鲁伊夫、范哈内亨、内斯肯斯、克洛尔、阿里-汉等艺术家,却被钢铁之师德国队碾倒。荷兰国民对1974年之败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甚至引发对二战、对荷兰未来发展的各种文化讨论。这场文化讨论,让荷兰人深刻思考,足球、艺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发展影响了整个荷兰的命运。这次民族大讨论对荷兰产生了深远影响,除了政治体制上发生了执政党变革,在体育文化领域也发生了激烈的思想流派对抗。

主张创新的足球人士认为荷兰足球应当继续将进攻发扬到底,并提出了单后腰+双前腰的纯进攻型433战术的早期版,甚至采用343。而主张反思的足球人士认为荷兰足球应当继续高举全攻全守的大旗,并形成攻守平衡的风格,尤其应该在中场防守上加强对后腰的重视,并抨击创新派为自杀思想。持后一种观点的力量在当时的荷兰足坛占统治地位,从足协到大部分俱乐部的控制者均是。米歇尔斯还没来得及对两种思潮进行选择,便离开了荷兰国家队主教练的岗位,他在1976年回到巴塞罗那后的最大贡献,就是将荷兰足球的训练技术全部授予巴萨人。

1987年,退役三年的克鲁伊夫拿到了A级教练证书,并在执教的第一个赛季便率阿贾克斯拿到了欧洲优胜者杯冠军,然而克鲁伊夫的学术思想与文化大讨论时期的创新派一致,因而他的战术理念与阿贾克斯、乃至整个荷兰国内足坛的氛围格格不入,克鲁伊夫决定将他的理论在巴萨付诸实施。

在克鲁伊夫于1988年成为巴萨的第二位荷兰籍主教练时,他为巴萨埋下了两粒足球哲学的种子,这也直接奠定了20年后巴萨足球与荷兰足球貌似、神不似的根本性基础。第一粒种子是一线队务必坚持永远进攻的的战术思想,这种思想让巴萨释放了俱乐部在百年历史中所遭受到的屈辱和不公,这也与加泰罗尼亚人在过去近二千年里不断与命运抗争的文化情结相通。

克鲁伊夫为巴萨埋下的第二粒种子是成立拉玛西亚足球学校,并为拉玛西亚制定了青训的终极目标,即所有梯队统一战术打法,青训体系培养球员全部为一线队战术服务作为宗旨。而绝大多数俱乐部的青训培养模式仅仅是为一线队提供球员,克鲁伊夫不但将他在荷兰无法实施的青训理念付诸实施,更向全世界足球文化宣战。20多年后的今天,回顾克鲁伊夫这番青训体制的理念,足以令人感叹当年他与阿贾克斯、乃至整个荷兰足坛存在南辕北辙的差异。

阿贾克斯乃至整个荷兰足坛培养了无数极具天赋的球员,然而荷兰空有足球土壤,却无足球市场,一代代的荷兰天才只能远赴他国淘金。当国家队需参加大赛时,再将效力于各国的国脚召回,沾染了各国足球气息的荷兰球员们经过了短暂的合练后,只能一次次让郁金香凋谢在世界杯和欧洲杯。而克鲁伊夫为巴萨打造的青训体系既造福了巴萨一线队,也让西班牙足球成为了受益人。

综上,荷兰足球文化与巴萨足球哲学虽然在进攻理念上一脉相承,但却在战术思想的精髓上走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在过去40年来,荷兰足球一直在全攻全守和攻守平衡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而巴萨则彻底将进攻进行到底,这也是两者间的根本性差异。只能将其评价为差异性,而不能将两者的差异进行对错定论,因为两者所处的国家环境不同,足球生长的土壤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