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多数肺癌患者没吸菸,致命基因突变影响细胞癌化!

吴慧祯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因,即使药物治疗近年有长足的进展,5年存活率仍低于20%,目前肺癌蝉联多年两性10大癌症之首,号称台湾人癌症死亡头号杀手。 在美国,不吸菸的人大概只占肺癌患者的2成,肺癌传统也被认为与吸菸画上等号,不过,台湾的不吸菸肺癌患者却比吸菸者多,根据统计,在台湾有50%以上的肺癌病患并不吸菸,超过一半,尤其这些年来「不吸菸女性」罹患肺癌人数逐年攀升,竟有超过9成得肺癌的女性都不抽菸,还有年轻化的趋势,在女性十大癌症发生率排行榜中名列第三。 (编辑推荐:肺癌不一定咳嗽,不抽菸也会得肺癌!预防肺癌哪些检查你该做?) 癌症成因相当复杂,基因背景、人体老化、饮食环境等等,想要确切诊断与治疗,癌症患者的背景与罹病机制或许都有一定关系。 如今,台湾研究团队针对肺癌致病机制有了新发现,中研院召开记者会公布最新肺癌医疗研究结果,由中研院化学研究所陈玉如所长、台大医学院内科教授杨泮池与跨单位研究团队,找到了不吸菸肺癌患者可能的致病机制。 研究主要有三个发现,首先是癌细胞基因突变结果显示,肺癌和体内酵素APOBEC突变特征的高低有关,其次则是与致癌物的曝露有关;最后更发现一个从未被发现的新亚型肺癌,及其致癌基因突变的差异,有助早期发现临床潜在的高风险肺癌患者。 (编辑推荐:肺癌风险高10倍!不可忽视的肺部5大隐形杀手有哪些?) 台湾半数肺癌患者没吸菸!中研院找到 肺癌致病关键 为厘清不吸菸罹肺癌的致病机制,此研究分析东亚地区103名肺癌病患,探究早期不吸菸肺癌的发病与进展。 癌细胞基因突变结果显示,东西方病人突变的基因背景大为不同;肺腺癌癌变与APOBEC的突变特征很有关。罹癌患者中,高达74%从未吸菸年轻女性(小于60岁)和所有无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驱动突变的女性患者APOBEC突变特征程度高,显示 APOBEC的突变特征可能为女性早期肺癌的驱动因素 。 而高APOBEC突变特征又与免疫疗法疗效呈正相关。因此,APOBEC突变特征可能成为早期诊断和免疫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此外,研究也发现,暴露于致癌物而引起的基因体编辑突变特征,亦可能是癌症早期的主要驱动因素。在部分大于70岁的较年长女性中程度较高,化学致癌物代谢和解毒过程及特定途径的活化可能影响肿瘤癌化、恶化和免疫调节异常。换言之,减少生活中致癌物的暴露率,是预防肺癌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发现「新亚型」肺癌!有助早期发现潜在高风险肺癌患者 过去研究已知,台湾肺癌患者主要在EGFR基因上会发生Del19和L858R两种突变,病患若是发生L858R突变,存活率比较低,且容易产生恶性胸腔积液和癌细胞转移,不过至今仍未发现明确的生物机转。而本次研究透过蛋白体学特征可将肺腺癌分为5个亚型,其中有一个从未被发现的新型早期肺癌「类晚期」亚型。 此亚型可区分出Del19和L858R突变的肿瘤在早期癌症的恶性特征。因此,临床医师有机会可藉恶性特征发现早期肺癌患者,进一步提供密集的监测和考虑可能的佐剂加以治疗。此外,「类晚期」亚型的早期肿瘤也可发现显著增加的蛋白,如间质溶解素MMP11等,可能可以作为检测的生物标志。 台美「癌症登月计画」重大发现,精准医疗研究登顶尖期刊 肺癌团队主持人杨泮池指出,「蛋白基因体学发现不吸菸肺癌患者在肿瘤发生和癌症进程上存在着人种和地域上的独特性,此研究为早期不吸菸者肺腺癌提供了新的见解」。 除中研院之外,该跨单位研究团队成员由台湾大学、台北医学大学、台中荣总提供病人检体、临床数据及检测技术。研究主持人陈玉如表示,「这是东亚第一套结合深度多体学大数据及完整临床资料,深度解析不吸菸肺癌成因的研究成果」,也是美国临床蛋白基因体学肿瘤分析联盟(CPTAC)首次和国际联盟团队(台湾)携手合作,以蛋白基因体学揭开台湾及美国病人肺癌生物学的面纱。 台美二个独立成果于今(2020)年7月9日同步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细胞》《Cell》上,并***同登上该期杂志封面。 参考资料: 论文全文连结:Cell〈Proteogenomics of Non- *** oking Lung Cancer in East Asia Delineates Molecular Signatures of Pathogenesis and Progr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