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分职将相殊途开始于什么时期

文武分职、将相殊途的萌芽开始于春秋晚期。因为文武分职,大臣权力分散,可以起到相互制约和监督的作用,有效地防范和制止大臣造成的对君上大权的威胁。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国君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逐步削弱世卿的势力,大都采用见功与赏、因能授官的办法委任职官,添设爵位,招来四方贤能,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官僚制度。齐、赵、魏、韩等国首先设立了作为“百官之长”的“相”,同时又相继设立了将军(或称上将军、大将军,楚国则称上柱国)之类为武官之首,文武逐渐殊途。“官分文武,王之二术也”是君主控制臣下的重要手段。因为文武分职,大臣权力分散,可以起到相互制约和监督的作用,有效地防范和制止大臣造成的对君上大权的威胁,同时,也适应了当时政治和军事分工的需要,使文才武略各尽其能。

春秋6题:

说到春秋6题,首先从中国古代兵制说起。

1、中国古代的兵役制度,主要包括兵农合一制(西周、春秋)、全民皆兵制(战国)、征兵制(春秋、战国、秦、汉、三国)、军户制(南北朝、隋、唐、明)、团结兵制(武后时期)、民兵制(宋)、募兵制(宋、元)、卫所制(明、清)等。“兵农合一”制度的基本特点,是服役人员平时散在村社为农,战时临时征集为兵。散在为民时,兵器收归国家统一保管,临战征兵时,发授武器。与终日兵不离手、手不离兵的常备军明显不同。

2、在春秋时期,贵族本来是军队的主力,当时实行的征兵制,参军不是自愿报名,而是一种强制的义务。但有资格参军的主要是贵族,甚至可以说,春秋时代的军队就是贵族的军队。到了打仗的时候,国君就把贵族子弟召集起来,组成一支军队去战斗。正因为贵族们都有参军打仗的义务,所以军事技能在贵族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春秋时期的贵族大多都是能文能武的,贵族们从小要学习六种技能,叫作“六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眼熟吗?)其中“射”就是射箭,“御”就是驾驶马车,这两个都是打仗的必备技能。

3、10月22日有两道来自不同时期(春秋、汉代),答案都是“中央军”的新题,但其性质却截然不同。春秋时期,诸侯国战争规模小,打仗也是点到为止。所以,各诸侯国以贵族集团为主体,组建的中央军,还是可以满足保家卫国基本需求的。

4、春秋时期,战争多发生在中原地区,因此成就了中国古代“车战”的最鼎盛时期。而在这一时期,步兵是为了配合战车作战而存在的。“车战”,如同现代战争的坦克大决战,是春秋典型阵战,谁的战车多,谁就是战争中的霸主。到了春秋终末期,对战位于中原诸国西北方的戎狄,战争多处于山林地区。同时随着吴、越、楚国相继崛起于长江下游的丘陵、湖泊、水域地区,可想而知,这类战场是不利于“车战”的。为了适应在南方作战,中原诸侯国皆普遍建立独立的步兵部队。由此可见,春秋时期,是“车战”的全盛时代。到了春秋晚期,主要战役不再停留在中原地区,为了满足不利于“车战”的地形需要,步兵才随之兴起。

5、道军事题目之后,是2道春秋时期的开创性题目,涨知识。”文武分职,将相殊途”,顾名思义,是因为文武分职,大臣权力分散,可以起到相互制约和监督的作用。同时,也适应了政治和军事分工的需要,使文才武略各尽其能。这样,既能保证君主有效地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又可使文臣武将发挥自己的特长。文武分职、将相殊途的萌芽开始出现于春秋晚期。春秋时代已有将军的名称,如晋国的六卿,墨子称为六将军。但它仍基本上合军政于一身,非专职军事指挥员。直到春秋末年,文武分职的情况才开始变得常见。

6、战国末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华,立下不朽功勋。在始皇统一中华后,为了管理和建设,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这其中有一条就是废分封制,立郡县制,因而我们后世之人都以为是秦始皇开创的郡县制。其实不然,因为在春秋中期的时候,就有一位诸侯王实行了郡县制,这就是“春秋荆楚第一王”——楚武王。楚武王即位后,便积极开始向周围发展疆域。首先他去攻打周王室设在汉水北面的重镇,他率兵渡江,来到南阳盆地,可惜这次没成功。熊通回到楚地养精蓄锐后,又带领军队吞并了地处江汉平原西部、国土面积较小、国力强盛的权国(今湖北当阳县),并设权国为权县,让以前的权国国君做这里的权尹。权县因此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