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说,二十不狂没有志气,三十犹狂是没有头脑,你怎么看?
二十狂,狂的是志气,拼的是勇气。
二十多岁正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年纪,是含苞待放的花季少年,在这个年龄阶段对生活充满向往,对自己的美好未来充满憧憬。二十多岁正是能打能拼的年纪,应该有雄狮的霸气,猎豹的敏锐力。正如早晨的阳光充满朝气意气风发,更是有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二十多岁正是刚刚踏入 社会 的年纪,如果没有考研的话,这个年纪也已经大学毕业,开始进入 社会 参加工作。由于刚进入 社会 ,不懂的这个 社会 的深浅,不管做什么事情也总有一副舍我其谁的少年气。有这种傲骨是好的,人的一生总会有多种选择,可以普普通通,也可以波澜起伏,也可以傲视群雄、俯视一切。
在这个年龄阶段狂的是自己为自己梦想前行的励志,狂的是对 社会 的憧憬和无知。有梦想的人总不会甘于平庸。这个阶段也是拼搏的好机会,自己孤家寡人,没有年迈的父母要照顾,也没有家中妻儿的牵挂,对于一切可以说是无拘无束的。在这个年龄阶段立长志,是对自己梦想的追求,是对改变自己不满意生活状态的命运挣扎。虽然我们同在一个蓝天下,但是我们却有着自己不同的命运。如果在这个年龄阶段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做命运的奴隶,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如果在这个年龄就已经认命,失去了对命运挣扎的勇气,那这辈子也注定已经就这样了。
三十狂为什么说没有头脑。三十而立,到了三十岁已经是而立之年,中国人也向来讲究成家立业。到了三十已经是成家的年纪,有的也早早的娶妻生子。不再像以前那样自己我行我素,孤家寡人一个遨游天下。家中的妻儿自己有照顾的责任。到了这个年纪人也已经开始慢慢成熟。没有了那份年少轻狂, 社会 的磨炼也已经磨平了人的棱角。成熟为重显然已经成为了这个年纪的标志。
对于家庭,出于责任。也不能像以前年少无知,做事情也学会了三思而后行,而不是一脑子热,想起什么来就做什么,如果这个年纪在做年少的傻事,说明你还是没有长大的孩子。出于普通家庭,没有放肆的资本,也就更应该学会稳重前行。也不再是以前的独行独断,而是学会了与人商量,慎重思考。
最后总结;我们都曾经年少轻狂过,也为自己年少轻狂买过单,可是谁的青春没有狂傲过,谁的青春甘愿做那掉落的花朵,谁不想在自己青春年纪留下美好的一笔。有时候也应该讲究“度”,它就是一把衡量我们的戒尺,越过的多了我们受鞭打的自然也多了。
我是颠强时代,各位读者有什么想法可以评论出来,我们***同交流学习,如果喜欢能否留个关注。我觉得这句话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因为细想得话,狂并不能代表志气。狂也并不能否定头脑。如果没有与狂相对应的才学,不管年纪多大我都觉得是没有头脑。
人们常说持才而骄傲,说的是有才能得人一般比较骄狂。但这也不是什么褒义词。只是单纯的说一种现象。可见狂在任何年龄都不是一个让人喜欢得性格特点。
所以钱钟书这句话的意思中,二十岁的狂应该是指的青年人的朝气和自信。三十岁的狂指的是不懂藏拙内敛。
所以我觉得年轻人,理解这句话千万不能从字面上理解。不然容易陷入狂妄无知的境地!
对于钱钟书钱老,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但是,对于他的这句话却不敢苟同,因为其确有误导他人之嫌!我先分析一下钱老这句话里两个“狂”字的意思!“二十不狂没有志气”里的“狂”字有两层意思:一是有志气,二是年少可以轻狂。钱老后面的“三十犹狂是没有头脑”里的“狂”指的是:不谦虚,不内敛!你看,钱老很快就把第一个“狂”字的第二层意思否定了,但同时显然也把第一个“狂”字包含的“有志气”也丢掉了!
钱老这句话显然不够严谨,足以误导他人,所以不敢苟同!
志气和年龄没有关系! 我们倡导年轻人立志、立大志,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否定中年甚至老年人志存高远!我们欢迎“英雄出少年”,但是我们同样也赞颂“大器晚成”。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激励了多少人,通俗的“好饭不怕晚”又包含着多少人的希望!二十岁要有志气,三十岁也要有志气,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有志气!“有志气”式的狂什么年龄都可以!
年少不是可以轻狂的理由! 相反,许多成大事者年少就懂得律己!年少就可以狂傲?年少就可以伤人?年少就可以犯罪?我们倡导的是从小育人,“他只是个孩子”决不是可以犯错的理由!年少的轻狂会给你的人生种下恶果,或早或晚都得偿还!做一个自律的年轻人比较好,当然,中年人老年人同样也要自律!对于任何年龄的人来说“轻狂”都不是美德,这样的“狂”年轻人不要也罢!
人生只有一次,我们当然可以“狂”!但是,请记住:这里的“狂”是有志气、是坚持、是勤奋,而不是轻狂、不是疯狂、不是狂傲!钱老的这句话说得随意了,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