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要“重返”亚太?

高调回归亚太五个原因

美国在小布什的第二个任期,由于反恐需要,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是接触。现在是由接触走向了两面下注。它并不想把中国当敌手,但要防中国并想改造中国为伙伴。淡定一点看走向全面遏制中国,美国当前的能力不够。(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美国回归亚太原因比较复杂。具体原因有五个。一是地缘政治的战略博弈原因。中国现在在亚太影响力太大,美国作为世界老大必须重新夺回这个关键地区的影响力。第二个原因是地缘经济。亚太目前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构成本地区经济活力的,中国贡献很大,原来的四小龙包括现在的越南、印尼、泰国等几个“小虎”,干劲也都很足,再加上印度,这么十几个国家***同努力,地区经济很活跃。美国如果在这个地区被排挤出去,其老大地位堪忧,所以它宣布回来并想主导。第三个原因是内政原因。奥巴马当局认为小布什当政的8年,犯了一个战略错误,就是把反恐定位太高,定位为反恐战争,一切围绕着它转,重点放在了中东南亚地区,对东亚地区忽视了。小布什的错误就是奥巴马的机会。从第三方来看这种说法是很奇怪的。因为在整个亚太,美国在战后一直是主导性的力量之一,回溯到鸦片战争时,美国力量一直都在。现在这么宣称挺奇怪的,但从美国政党政治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钟摆回摆,故意要提出“美国回来了”。就像奥巴马政府现在拼命强调的外交叫“巧实力外交”,布什政府的人听到都很火大,言外之意是他们当年的外交是“愚蠢外交”。

第四个是个人原因。奥巴马总统在2009年1月20日宣誓就职,2月6日见记者的时候就宣布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洋总统。因为美国历届总统都是欧洲背景,而他出生在夏威夷,在印尼生活了7年,对亚太有个人的情感和兴趣点。其次是希拉里是一个有战略思想的国务卿,想建功立业。她与赖斯不同,后者是一个俄国专家,个人兴趣点在对付俄罗斯。希拉里没有这个战略包袱,可以跳出来看,跳出来看就是亚太地区与美国未来的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因为希拉里对外交涉猎不深,她可以比较客观地看美国未来前途,这样就有利于她支持奥巴马的外交战略转移。第三个关键人物是具体操盘手,即是东亚事务助理国务卿坎贝尔,他与希拉里的个人感情很好,深受重用。从总统到部长到局长,恰好串成一个班子。

最后一个原因是中国周边的邻国现在都对中国感到担心,要求美国回来以平衡中国,这个机会对美国来说是很难得的。比如说A RF,最早是1993年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蒂尔搞出来的,当时的动因就是想把美国赶出去。觉得美国一直主导东南亚和东北亚,他很反感,就搞了一个本地区的论坛,把美国排除出去。有点讽刺性的是,现在他们对中国担心,集体要求美国回来。

第一点与中国直接相关,第二点和第五点是与中国间接相关,第三和第四点与中国无关。既然美国重返亚太,动机多样,所以不能说美国这次高调回来完全是为了围堵遏制中国,这不符合事实。

美国重返亚太,姿态很高。最新的发展是1月5日,美国又推出了“维持21世纪美国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美国防务议程”,这么一个新的军事战略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把中国和伊朗并列,弄得形势很紧张。军人有一种职业天性,就是要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但军事战略只是美国总体战略的一部分,美国对华战略还是两面下注,总体而言,还没有走向遏制。

全面遏制中国能力不足

美国重返亚太的影响接下来要看的是美国的能力。长期看,美国要全面遏制中国,还做不到。这里面有结构性制约和政策本身的制约。所谓结构性制约主要有三个。一是内政,人的制约。奥巴马今年连任不会很顺利,但我个人判断还是会赢。即使赢了,政治地位也不会太高。现在众议院是***和党多数,参议院***和党可能也会拿走。这样即使奥巴马连任,它也是个弱势总统,他面对的是团结的掌握参众两院的***和党。即使奥巴马连任,根据各方面的情况看,希拉里可能不会再做国务卿了,她想去做大法官。她若离开,坎贝尔也会跟着离开。这等于奥巴马的“手脚”没了。还一个可能是***和党的罗姆尼上台,他会不会像奥巴马这样重视亚太,还是一个问号。

第二个结构性制约是财政,美国现在没钱了,美国在全球打来打去,最后都面临一个困境,就是缺钱。比如想把缅甸从中国怀里拉走,缅甸对美国期待也很高,希拉里到缅甸转了一圈,媒体炒得很热,说是50年来美国国务卿第一次访问。但希拉里走的时候缅甸政府和媒体都很失望,因为希拉里只留下120万美元,且指明要用在扶持公民社会上。缅甸本来期望能有数十亿美元来解决其民生问题的。2010年11月奥巴马回印尼,也是很热闹,印尼还给奥巴马塑了一个像。但最后走的时候,印尼的《雅加达邮报》说,他来了我们好吃好喝地招待,他最后只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故事。比较而言,之前一周吴邦国委员长去印尼,签的是60多亿美元的协议,这是真金白银。美国没钱,这个很致命,亚太地区这些小国都是利益至上,光喊口号,带不来利益是不行的。(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第三个结构性制约是别的地区的牵制。美国是全球老大,但责任也大。去年12月初,前欧盟领导人索拉纳就在华盛顿抱怨,说美国太重视亚太而忽视欧洲是要犯大的战略错误。当然一部分是客观分析,一部分也是嫉妒。欧洲现在债务危机,处在一个困难期。欧洲这帮小兄弟要是掉下去,深陷危机,对美国是一个麻烦。毕竟欧洲与美国政治一体、文化一体、安全一体,美国会去救。中东地区虽然与小布什相比,把“反恐战争”降到“反恐行动”,降了一级,对中东的定位也降了一下。但中东毕竟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是极其重要的。中东接下来的几年会是一个乱局,肯定会有一个长时间的洗牌和结构调整。美国不会坐视伊斯兰极端主义去摘桃子,那样美国就做了冤大头了。但实际上这个可能性是很大的。已经发生的摩洛哥、突尼斯和埃及的选举,都是伊斯兰极端力量获胜,今年的利比亚选举十有八九也是如此。同时,俄杜马选举后,因为政治理念的不同,俄美关系也降至冰点,美国想与俄罗斯重启关系,看来困难不小。俄罗斯要给美国闹起来也是一个麻烦。还有一个地区就是拉美。去年12月初,拉美召开了一个拉美与加勒比论坛,把美国和加拿大排除在外,这对美国的权威也构成挑战。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中其实它最关心的是拉美地区,也就是它的后院。过去是一直不构成大的问题,所以它并不是很在意。最后一个牵制是中国周边邻国,请美国回来是想让美国发挥一个平衡作用,想请的是一个“保安”,而不是一个“董事长”。但央格鲁撒克逊民族的个性是海上游牧民族,要么不来,来了就要起主导作用,是“三人行,我必为你师”,彼此原意不同,会有矛盾。

战术进攻掩饰战略退却

然后是政策本身的约束。美国高调回来后是三管齐下,政治上美国要参与现有的东亚合作框架,主导这个框架,最后会逼迫这些国家在中美两国站队,而这些国家多是机会主义,想在经济上吃中国,安全上靠美国,脚踏两只船。逼迫他们站队他们会不愿意,而且最终的结果也未必如美国所愿。第二个就是TPP,它想绕开中国,想法很好,但实际操作起来很难。因为过去十几年,已经围绕中国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市场,想人为地造一个,不大可能。其谎谬与上世纪50年代初,斯大林想绕开全球市场,造一个“平行市场”一样。合理的做法是参与进来,并发挥作用。TPP现在是9个参与国,日本现在准备参与谈判,但日本整个国内没有做好准备。日本野田佳彦首相许诺参与谈判本身在日本就炸了窝,后来赶忙出来澄清说美国误解了他的意思。没有日本的参与,靠新加坡、文莱、越南等国参与,意义不大。

军事上美国现在能力也不够。提升老盟友关系,发展新伙伴关系,客观上讲都是需要钱的。中国军事力量这些年发展很快,这些国家也走不到与美国结盟,与中国直接对抗的道路上来。而且在军事上,美国已经有了一些颓势出来了。美国原来没有在澳大利亚驻军,现在在达尔文港要驻军,2012年入驻250人,接下来5年入驻2500人。实际上仅仅是想把它在西太平洋上的军事力量从第一岛链向第二岛链撤而做准备。

整个冷战时期,美国一直把它的海空力量放在中国周边的第一岛链。第一岛链的核心是台湾,然后是朝鲜半岛和日本;第二岛链关岛是脊柱,加上菲律宾;第三岛链是澳大利亚加夏威夷。美国之前对中国是有绝对的海空优势,它不怕你,就是把军队驻在你的家门口,所以它是在第一岛链直接驻军,韩国三基地、日本两个基地,原来台湾有一个基地,撤了以后通过卖武器扶植,还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在第二岛链建一个补给基地(关岛)就可以了。现在的问题在于中国的海空力量发展得太快了。去年初,美国国会行政部门中美关系委员会发表了一个报告,报告的执笔人是沃茨尔,他曾在中国做过外交武官。报告指出,从去年开始,中国仅仅凭导弹力量,半天时间就能让美国在第一岛链的军事基地失去功能。(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去年11月17日,奥巴马访澳与吉拉德总理签署协议在达尔文港建基地驻军。之前的一天,美日达成协议,从冲绳向关岛移走800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12月底,日美又签署一个协议,把冲绳的几十架F15再转移到关岛。美国已经开始改变其在军事上的部署。把一线部门开始摆到第二岛链,这时它才需要在第三岛链建立一个达尔文港基地。实际上是以战术进攻掩饰其战略退却。

所以美国虽然高调回归亚太,也造成了切实的影响,比如越南、菲律宾在中国南海问题上对中国更强硬,未来南海问题会更一步炒热等等。中国需要高度重视,但也要淡定,不要紧张。历史上中国吃过这种亏,把外界形势看得很严峻的时候,通常国内是比较左的,会误判做出错误决策。中国要自信,重点还是要搞好国内事务,把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做好,政治转型要稳健,防止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