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上母书原文及翻译全文

《狱中上母书》原文及翻译全文如下:

1、原文: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zuò)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决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于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2、翻译:

不孝完淳如今就要死了,用身体奉献给父亲,不能再以身体来报答母亲了。悲痛自从父亲离我而去,已有两个年头。怨恨惨痛日益加深,历尽了艰难辛苦。本来指望重见天日,来报大仇,使死者得到慰恤,生者获得荣封,向九泉之下的父亲告慰我们的成功。无奈上天不保佑我们,聚集灾祸到先朝,一支军队刚兴起,就被击得粉碎。

去年的义举,完淳已自料非死不可,谁知当时不死,却死于今天,短短地延续了两年的生命,却没有尽一天孝养之责。以致尊贵的嫡母托身于佛门之所,亲生的母亲寄生在异姓之家。家门漂泊,活着不能相互依靠,死了不能相互安慰;完淳今日又溘然先赴九泉:不孝之罪孽,连上天都已知晓了。

唉呀,两位母亲还健在,下面又有妹妹、女儿,家运衰败,并无兄弟。我死了并不值得可惜,只是哀痛不已的八位亲人,凭什么维持生计?即使这样,还是算了吧!完淳的身子,是父亲留给的,但完淳的生命,是为国君所用的。

为了先父为国君,死对两位母亲又哪里是辜负!只是尊贵的嫡母对我爱护备至,教我学礼习诗,十五年来从未改变,嫡母如此慈爱恩惠,千百年来所少有。大恩未曾报答,使我悲痛到了极点,——现在我只得把尊贵的嫡母托付给姐姐义融,把亲生的母亲托付给妹妹昭南了。

完淳死后,妻子的遗腹能得到一男孩,那就是家门的幸运。如果不然,千万不要抱养他人为后嗣。会稽夏家望族,到如此已零落到了极点。铭记气节,彰显道义,象我父子这样的有几个呢?象西铭先生立一个不肖后嗣,被世人诟骂讥笑,还不如不立是好啊!唉呀!天地是无穷无尽的,家族终究会归于不能再繁衍的。

有一日朝廷中兴重建,那么,我们就能在庙中接受千百年的祭祀,那岂能只是享受麦饭豚蹄,不成为饿鬼而已的呀!如果有妄言另立后嗣的人,我与父亲在冥冥中一定要诛杀这个顽固愚蠢之人,决不饶恕他!

兵戈遍布天地,完淳死后,战乱不会有停止之日。两位母亲请好好保重身体,不要把我挂念在心里。(再生)二十年之后,完淳跟父亲又要做扫平塞北的义举了!不要悲伤,不要悲伤!嘱托的话,千万不要违背。外甥武功是未来成大器的人物,家里的事都交托他。

清明前夕寒食时节,七月十五盂兰盆会,供完淳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要让完淳成为无人祭祀的饿鬼,那么我的心愿就了结了。妻子与我成婚二年,贤孝素来为人所深知,外甥武功替我好好地看待她,这也是外甥武功渭阳家族之情脉啊!语无伦次,这都是将死之人的肺腑之言。悲痛啊,悲痛啊!

人哪有不死的呢?贵在死得其所罢了!父亲能成为忠臣,儿子能成为孝子。含笑归天,完成我分内的事。佛门本无所谓生存,把自己的身体看作破旧的鞋子吧。完淳只是被刚正气节所激愤,懂得了天人之理。十七年来只是一场恶梦,报仇留给来世吧。完淳的神魂将遨游天地之间,可以无怨无悔了!

《狱中上母书》简介

该文选自《夏完淳集》卷八。这是公元1647年(清顺治四年),夏完淳在南京狱中写给其生母及嫡母的绝笔信。

作者在临刑前为“不得以身报母”而深感悲痛;为家中“八口”的生计问题而深感忧虑;但他又认为:“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以身殉父”是死得其所的。文中表达了作者以身赴义、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文中所表述的“忠”、“孝”等词句,在当时的背景下,是和民族气节紧密相关的。全文一唱三叹,慷慨悲壮,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