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器的作用和功能

编码器(encoder)是将信号(如比特流)或数据进行编制、转换为可用以通讯、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

编码器把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成电信号,前者成为码盘,后者称码尺。按照读出方式编码器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接触式采用电刷输出,一电刷接触导电区或绝缘区来表示代码的状态是“1”还是“0”。

非接触式的接受敏感元件是光敏元件或磁敏元件,采用光敏元件时以透光区和不透光区来表示代码的状态是“1”还是“0”,通过“1”和“0”的二进制编码来将采集来的物理信号转换为机器码可读取的电信号用以通讯、传输和储存。

编码器的作用

旋转增量式编码器以转动时输出脉冲,通过计数设备来知道其位置。当编码器不动或停电时,依靠计数设备的内部记忆来记住位置。这样,当停电后编码器不能有任何的移动,当来电工作时,编码器输出脉冲过程中。不能有干扰而丢失脉冲,不然计数设备记忆的零点就会偏移。而且这种偏移的量是无从知道的,只有错误的生产结果出现后才能知道。

解决的方法是增加参考点,编码器每经过参考点,将参考位置修正进计数设备的记忆位置。在参考点以前,是不能保证位置的准确性的。为此,在工控中就有每次操作先找参考点,开机找零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