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山采药的诗句

1. 寻隐者不遇最著名的诗句是什么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

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

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

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

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注释] 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者,……的人。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说,告诉。

云深:云雾迷蒙。指林深,因多云雾,故云。

处:行踪,所在。[译诗、诗意]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在山林中的一棵松树下,我向隐者的小弟子询问他师父的去向。

他回答说师父采药材去了。隐者师父其实就在这座旷远的大山里。

但是山上云雾迷蒙,那个小弟子也不知道他师父到底在什么地方了…… [赏析] 赏析一: 这是一首名作,评者甚众。蒋一葵《唐诗选汇解》:“首句问,下三句答,直中有婉,婉中有直。”

李锳《诗法易简录》:“一句问,三句答,写出隐者高致。”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此诗一答,四句开合变化,令人莫测。”

全诗只有二十字,又是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必裁地运用了问答体。不是一问一答,而是藏问于答,几问几答。

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我”来到“松下”问“童子”, 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

“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隐者” 外出而问其“童子”,省掉问话而写出“童子” 的答语:“师采药去。”

那么问话必然是:“你的师父干什么去了?”“我” 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因而又问童子:“他上哪儿采药去了?”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是从“只在此山中”的回答里暗示出来的。

听到这一答,不难想见“我”转忧为喜的神态。既然“只在此山中”,不就可以把他找回来吗?因而迫不及待地问:“他在哪一处?”不料童子却作了这样的问答:“云深不知处。”

问话也没有明写,可是如果没有那样的问,又怎能会有这样的答呢? 诗人巧妙地以答见问,收到了言外见意的艺术效果。“我”的问话固然见于言外,“我”与“童子”往复问答的动作、情态及其内心活动也见于言外。

比方说,你读到“云深不知处”的时侯,只要设身处地,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图画:“童子”一边说,一边遥指;“我”跟着“童子”遥指的方向望去,东边是白云,西边也是白云;苍峦翠岭,时露林梢,时而又淹没于茫茫云海。那么,“隐者”究竟何处“采药”呢? 四句诗,通过问答的形式写出了“我”、“童子”、“隐者”三个人物及其相互关系,又通过环境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隐者”隐于“此山中”,则“寻隐者”的“我”必然住在“此山”外。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一般都热衷于“争利于市,争名于朝”,“我”当然是个知识分子,却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究竟为了什么?当他伫立“松下”四望满山白云,无法寻见“隐者”之时,又是什么心情?这一切,都耐人寻味,引人遐想。

(摘自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诗精选》) 赏析二: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

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

“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

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

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

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

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

2. 体会《寻隐者不遇》一诗描绘情景,再写下来

寻隐者不遇(改写)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昨夜的一场蒙蒙春雨,给大山洗了一个澡.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清丽脱俗.绿油油的麦苗、金黄色的油菜花、粉红色的桃花、雪白的梨花、翠绿的柳叶……点缀在绿色的山林中.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整座大山,好像给整个森林披上了白茫茫的纱巾,就像传说中的灵山一样云雾缠绕.一个个笋芽儿破土而出,好奇地张望着四周.他——贾岛,迈着轻松地步伐,踏着石头铺成的山间小道,兴致勃勃地去拜访它那位隐居在山林里,多年不见的至交. 快到中午的时候,贾岛终于看见了至交的家——一间茅草屋,草屋四周有一圈长长的竹篱笆,旁边还有一棵挺拔高大的松树,在松树下面有一个童子,他正在清扫院落.贾岛看见了激动地走到松树下面,拱着手,彬彬有礼地问:“请问小师傅,你的师傅在家吗?”童子好奇的打量了贾岛一番以后才回答,“您来得真不巧,我的师傅不在.”贾岛着急地问:“那你的师傅到那里去了呢?”“我的师傅到山上采药去了.”童子回答说.贾岛紧追着问:“你知道在山上的哪个地方吗?”童子指着那座山说到:“巍峨的大山,云雾缠绕,我也不知道我的师傅在哪里.”贾岛听了唉声叹气,遗憾地说到:“我们两人好朋友已经有十多年不见了,这次,我千里迢迢地赶过来,特地来看望他老人家,可是他偏偏上山采药去了.小师傅,那你的师傅要什么时候回来呢?”“先生,我的师傅起码晚上天黑了才回来.”贾岛听了以后跟童子说:“晚上我等不了了,那先我走了,等你师傅回来时请你代我向他老人家问好,就说贾岛来看望过他了,再见了小师傅.” 贾岛远道而来没遇到至交,满怀遗憾地离开了草屋下了山.只有草屋旁的那棵苍天大树——松树目送了贾岛,好像在替他的主人送别贾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