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嘉峪关路小学简介

青岛嘉峪关学校始建于1953年11月,前身是海军子弟小学,原来还有初中部。1972年由青岛市教育局批准改名为青岛嘉峪关学校。经过几代干部教师的励精图治,学校实现了青岛市基础教育的六个“第一”:青岛市第一所“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第一批“青岛市教育改革十面红旗学校”、第一所建立了校园网络的学校、第一批“青岛市教学示范学校”、第一所“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发展学校”、岛城第一所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小学。

青岛嘉峪关学校,地处风景如画的八大关海滨风景区的嘉峪关路上。学校始建于1953年11月,前身是海军子弟小学,1972年由青岛市教育局批准改名为青岛嘉峪关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1990年改为小学制。学校占地16650平方米,37个教学班,1852名学生。有干部8人,教师99人,平均年龄36岁。 走进嘉峪关校园,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涌出大气、现代、灵动、典雅等这样一些美好的词语。美丽的雕塑、幽长的小径、挺拔的大树、错落有致的灌木、赋有现代气息的教学大楼……这一切让人尽收眼底。学校拥有设施齐备的多媒体教室、语言室、微机室、机器人室、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图书馆、天文馆、生态馆、体训馆等专用室。智能化的教学大楼、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班班通网络化的学校管理为教育教学的研究实施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优质发展的成长环境。 嘉峪关学校前教学楼

[1]   嘉峪关学校从建校起,始终执着地走着一条科研兴校之路,从“评语改革”、“活动教学”到“优秀教师团队建设”,今天又走向了高效课堂研究探索。锻造了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涌现出一批批省、市、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青年专业人才。一路走来,嘉峪关人用生命的热情和知性,用深厚的爱与责任书写着学校的发展,因为这样,所以嘉峪关学校走出了围棋名将谢赫、毛睿龙;全国百对手拉手队员邹咪咪、山东省十佳队员杜晓宇、孙珺卿;齐鲁小名士孙楠、青岛市十佳队员杨粟、市南区十佳少先队员邓隆基,引起岛城大讨论“玻璃事件”的主人公孙佳琦。因为这样,嘉峪关学校留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教席联系学校、教育部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第四批)先进学校、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实验基地、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文明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国际交流与合作先进单位、青岛市十面红旗学校、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青岛市优秀家长学校、青岛市帆船特色学校等殊荣。 嘉峪关学校将通过“居善地”、“怀善心”、“话善言”、“养善习”、“修善节”、“行善事”六大建设工程,打造出“人文校园”、“生态校园”、“科技校园”、“康乐校园”和“和谐校园”,提炼出 “善的教育”的特色品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