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碎片》:45段叙事碎片还原弑妻真相,诺兰巅峰烧脑经典,你怎么看?

(此文过分溺爱,没看过电影的谨慎)

说到整部电影的悬疑和烧脑,只通过独特的叙事技巧,粉丝朋友们会突然想到《无姓之人》《禁闭岛》等电影。

但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部电影,无论是叙事技巧还是悬疑烧脑,大概都比上面提到的两部好,那就是《纪念品》。

2000年,一部《回忆》将克里斯托弗·诺兰推到了事业的巅峰。由他执导的双线叙事电影《纪念品》一经推出便反响巨大,甚至在2002年奥斯卡上获得多项提名。他独特的叙事技巧为他赢得了许多国际奖项。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许多作品包含明显不同于其他导演的叙事技巧。他善于打破常规的叙事方法,多次打破和融合时空,展现故事情节的多样性,有着非常深刻的造诣。

剧情解读

20年前拍摄的电影《纪念品》,通过后现代的表达方式,将一个单一的故事与时间演变的两条不同线索交织在一起。

这个故事可以概括如下:

拉里美丽的妻子刚刚结婚,被偷偷溜进浴室的邪恶男人残忍地强奸并杀害。拉里在冲去营救其中一名罪犯时杀死了他,但被另一名邪恶的人用棍子打中了后脑勺。结果,拉里患上了罕见的短期健忘症——他只能记得前十分钟发生的事情。

而这些只是拉里心目中的“事实”。真实情况是:

拉里的妻子没有被那两个恶棍杀死,但是拉里的妻子只有十分钟的记忆,因为她受不了了。据医生说,拉里的情况可能会好转。拉里的妻子想自费设计拉里的记忆恢复方案,但没想到拉里给她注射了太多胰岛素,导致她死亡。

拉里无法接受自己亲手杀死妻子的事实,让自己活在自己制造的幻觉中。他对警方在这起“强奸杀人案”上的不作为表示不满,认为真正的罪犯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想把所有“杀害”妻子的罪人都亲手杀死。

处理此案的警察泰迪知道拉里的病情,所以他制定了一个计划——利用拉里杀死一名毒贩。毒贩的女友娜瑞莎知道这件事后,一步步诱导拉里,最后杀死了警察。

因为拉里患有短期健忘症,他不能长时间记住东西,他只有十分钟的记忆,所以他只能通过快速摄影和纹身的方式记住一些东西。

拉里每做一件事,就用快速相机对现场进行拍照,并在图片上标注一些内容来提醒自己,如果有一些特别重要的线索,他会在显眼的位置使用纹身。

通过这些线索,拉里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计划,却不知道自己被别人利用和引导。

独特经典的叙事技巧

任何一部电影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讲述故事的技巧和方法。

《纪念品》的编剧和导演千方百计构建剧中的每一个细节,并设定逻辑演绎剧情发展,让故事完整的情节毫无遗漏地呈现给大众。

与小说相比,电影可以直观地向观众呈现整个故事,既能展示生活,又充满艺术气息。

电影导演经常使用蒙太奇。

为了表达梦幻的感觉,很多画面,比如回忆、想象、梦境等。,这只能在人类的脑海中想象出来,可以通过蒙太奇来显示。

memorant将这种手法发挥到了极致,英雄的记忆只能保留十分钟左右。导演多次使用蒙太奇镜头切换语言,突出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复仇”的决心。

这部电影有高超的叙事技巧。

影片主要有两条叙事线,分为向前叙事和向后叙事。黑白片和彩色片这两条主线,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叙事线索。

导演这样安排故事发展,是为了通过“时间反转”的手段,将倒叙和正面叙事两条叙事线索结合起来。

影片结尾,拉里杀死吉米后,黑白画面慢慢变成了彩色画面,使得两者真正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

(a)这部电影有旁白——黑白电影

? ?

黑白电影呈现的画面是在酒店房间里。主人公拉里呆在这个房间里和一个人说话,似乎在和一个人说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线索逐渐被推回,这是一个积极的叙事。

导演把黑白电影剪成22个部分,观众只有把这22个部分全部连接起来,才能看到正投影手法所描绘的事件。

(二)电影闪回——彩色电影

彩色电影向观众展示了许多场景,包含了许多时间线索,包括在酒店里,在纳里萨的房子里,在破碎的房子里等等。这个时间顺序是从后向前移动的,这就是倒叙。

同样,导演把彩片分为23个部分,也要求观众仔细观察,串联起来才能看到叙事主体。

(三)真相还原——叙事

介绍通常是为了更好的介绍故事的发展。

交错叙事不受时间线索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插入发展中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插曲可以用天才的一笔来形容,嵌在黑白影像里。插曲的画面是:

拉里在电话中谈到了他作为保险调查员的一个案例——一个患有短期健忘症的病人。病人的妻子一直在忍受着病人的病痛。她终于趁着病人生病,让病人注射过量胰岛素而死。

这个叙述看似与这个故事无关,却道出了整个故事的真相。

拉里无法接受自己杀了妻子的事实,于是把这个故事想象成自己处理的一个案件,从而达到逃避和延续仇恨的目的。

由浅入深的矛盾驱动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没有矛盾都不可能形成一个“开始-发展-高潮-结束”的完整结构的故事,所以矛盾才是故事延续和发展的真正动力。

在《纪念品》中,主要矛盾是在拉里的心目中,妻子是受害者,死了,复仇成了他生活的动力。整个故事是由拉里的复仇欲望驱动的。

(一)矛盾层次浅

拉里支离破碎的记忆和对妻子复仇的阻挠是一系列相关的矛盾,促成了剧情的发展。

每一个时间段下的进步状态总会显得模糊不清。当拉里去了某个地方,或者从某个地方醒来,他会失去对过去的记忆。就是因为他失忆了,才会去调查大家和他说的话是不是真的可信。

这样每一个岔路口都会有一个选择,选择之后就会有下一个岔路口,一步一步的往前推。

(二)深层次矛盾

最后,拉里的心理变化显示了电影中深刻的矛盾。

两个线索结合起来,拉里知道自己被泰迪利用去杀毒贩吉米,吉米并不是杀害妻子的真正凶手。

当拉里在泰迪的照片中写下“永远不要相信这个人”时,拉里心中所有的挣扎和矛盾都显现在他的脸上。

他一直认为妻子的复仇是活着的唯一信念。没有这个信念,他的人生将变得毫无意义。在他支离破碎的记忆里,只记得复仇。

电影结尾,旁白提示:“闭上眼睛,世界依然存在。”拉里内心挣扎着说道:

选择掩盖真相继续活在一次次报复的循环中,还是睁开眼睛接受自己杀了老婆的事实?

这种选择的矛盾直接预示了故事情节的后续发展,为彩片的倒叙奠定了基础。

(三)内在矛盾

拉里内心矛盾的选择是整个故事的中心。

拉里独自搜索犯罪档案以进行报复。他完成复仇目标后,会一张张烧掉自己的照片,把泰迪列为下一个行动目标,拉里刻意选择。

他之所以选择这样做,是为了逃避自己杀了妻子的事实,用这些“目标”来弥补自己的错误,减轻拉里的罪恶感,为自己设定一个活下去的目标。

正如电影结尾的旁白所说,“相信世界不是虚构的,相信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记忆来确定自己的身份。”。

这种自我认同的价值是电影赋予每一个观众的。

影片也给观众带来了几个问题:生存的真正价值在哪里?我们能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又怎么能自称生活没有浪费?

电影编剧兼导演在故事结尾选择拉里的内心选择,有两个目的。

第一,为了保持故事的叙事结构完整,把观众期待的结果放在结尾,让观众在影片结尾有一种满足感,满足观众的需求;

二是展示作家创作这部作品的主要精髓,促进公众对生活在世界上的哲学问题的思考,让公众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

交替替代视角

《纪念品》的电影给观众带来了两种叙事视角,即“玩家视角”和“旁观者视角”。

从“游戏里的人”来看,观众的思维是由导演和编剧控制的。一般情况下,大部分观众都能接受正常的讲故事手法,有些倒叙和穿插也能被人理解。

但是这部电影打破了这种常规的方法,把整个故事倒着讲给观众听,这样观众的“玩家视角”就会显得没有主动性,被引走。

观众不能通过小片段来考虑整个故事,只能顺着拉里的视角。

这样一来,观众就无法掌握更多的线索,期待拉里的表演带领他们走出故事的迷雾。

作为一部电影,会给观众一定的代入机制,让观众用主角的眼光去看待故事的发展。他们成为这部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叙事电影需要面对的某种情况。

就像电影《纪念品》里,观众把自己代入一个又一个的“拉里”,想象自己得了短暂的失忆,想象自己需要做什么,想象如何找到杀害自己“妻子”的罪犯,以及未来会发生什么等等。,并经历拉里的痛苦和困惑。

但是事情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完全没有。

检查员试图利用他杀死毒贩,并吞掉偷来的钱。毒贩的妻子利用他杀死了敌人,更多的约翰·G死在了英雄的枪下。

当主人公知道约翰G已经死了,而他深爱的妻子实际上并没有被犯罪分子谋杀时,他选择了遗忘、关注和选择。

因为活着一定有理由,活着一定有意义。

他把一些莫名其妙的细节刻在身上,成为了关于嫌疑人约翰·G的其他“真相”,开始了新一轮的谋杀和复仇,而这新一轮的复仇就是影片告诉我们的故事。

虽然影片只讲述了一个杀死约翰G的故事,但却让我们联想到了很多在此之前很久和之后很久杀死约翰G的故事,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电影张力。

很难准确定义“张力”这个词。说哲学的意思恐怕更直白,那就是:

人生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无意义的循环。为了生活,我们拒绝真理,我们不得不欺骗自己,创造一个又一个目标,一个又一个意义...

观众的第二个视角是它最初的身份——“观众视角”。他们来欣赏这部电影,是导演故事的接收者。

他们用自己的想法欣赏这部电影,观看拉里的角色表演,同时审视整个迷雾重重的故事情节,绞尽脑汁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利弊,抓住一些小细节来推断剧中人物表现出来的真假。

这样观众就能在客观条件的基础上了解故事的发展。很容易引起观众的情绪波动,从而带动他们内心的变化,进一步推动剧情的发展。

《纪念品》充分运用蒙太奇电影手法,剪辑镜头语言,黑白画面与彩色画面交错,给电影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和体验。

当然,也有离奇的故事,以及对生活在世界上的哲学层面的深刻思考。

就叙事结构而言,叙事和倒叙这两种叙事技巧的结合将《森喜朗传》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虽然这个故事以前似乎不容易被大众理解,但它并不能阻止大众欣赏和感受这个故事带来的深刻思考。

编剧从故事冲突的角度,充分展现了主角的浅层矛盾、深层矛盾和内心矛盾,使主次矛盾闪闪发光,却不影响主要矛盾——拉里内心的纠结和恐慌。

从叙事角度来看,导演赋予电影观众双重身份,即“玩家视角”和“观众视角”,让电影观众在两者之间游走,体验自身感受的变化,从而实现故事的深角度挖掘。

就是这样。这部电影本身不仅获得了2002年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电影剪辑的双重提名,还将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事业推向了顶峰。但影片中无休止的烧脑后渗透的人生哲学仍在考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