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 《打神》哪位可以帮我介绍一下,包括其流传,解放后的改编情况以及主要内容,谢谢

打神又名《阳告》高腔 传统折子戏

《焚香记》之一折。焦桂英接得王魁休书,悲愤焦急,前往与王魁盟誓的海神庙,向海神倾诉心中的委屈,谴责王魁的负义,希望神灵支持公道,惩戒王魁。海神无语相告。焦桂英乃怒打神像,自缢庙中。

该剧深入细致地描写了焦桂英悲、怨、愤、怒的感情,唱做俱重,是川剧著名的折子戏之一;其中作为道具的两个泥塑小鬼由真人扮演,其被打倒后爬起再唱的表演,使焦桂英的内心视象得到外在的体现,是独具特色的的艺术创造

《焚香记》“打神”一折里,旧艺人便曾借“神”之口,指斥戏班子老板。唱的是“初二、十六打牙祭,哪个得你刀头吃(念“期”音)。好东好西拿出去,骨头骨节吾神吃。吾神吃了不争气,跑到后门去打稀。倘若会首知道你,剥你皮来抽你筋。”此虽俚俗,但反映了民间艺人对打牙祭一事的种种看法,戏词对神揶揄嘲弄,对老板痛斥,也表明了旧时各行各业,三教九流对“打牙祭”一俗的普遍关注。

解放后,人们对吃内仍习称“打牙祭”。近年,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城乡多数人家几乎天天吃肉,早已不再限于初二、十六的两次牙祭。“牙祭”已被推而广之,用以比喻为种种适意的美好享受,借代为尽情惬意的满足。多看几场电影,便自称“打了一回电影牙祭”。另还有“新书牙祭”、“相声牙祭”、“钓鱼牙祭”等等。

“牙祭期”似已成为过去,但“牙祭”一词仍沿袭不衰。它带给人们的却是历史的回味,时代的留痕,社会的写照,旧俗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