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子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刚子的别名 4 来源及产地 5 性味归经 6 功能主治 7 使用注意 8 化学成分 9 刚子的药理作用 10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刚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刚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刚子 1 拼音

gāng zǐ

2 概述

刚子为方剂名,出自《雷公炮炙论》,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巴豆之别名[1]。

3 刚子的别名

刚子、江子、巴果、双眼龙[2]。

4 来源及产地

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种子[2]。产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四川、云南、湖北[2]。

5 性味归经

辛,热,有大毒[2]。入胃、大肠经[2]。

6 功能主治

功在泻下寒积,逐痰,行水,杀虫[2]。

1.治寒积停滞,胸腹胀满急痛,大便不通,痰饮,水肿,腹水,癫痫,痴狂[2]。内服:巴豆榨去油取霜用,每次30~90mg,入丸、散[2]。

2.治泻痢,巴豆炒焦至内外黑透,研末,蜂蜡为丸,每丸含巴豆75mg,成人每次服4丸,每日一至三次,空腹服用[2]。

3.治白喉,巴豆仁与朱砂同研贴眉心;恶疮,疥癣,研末涂或以纱布包擦患处[2]。

7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2]。不宜与牵牛子同用[2]。

8 化学成分

巴豆油中含巴豆醇二酯十余种,去氧巴豆醇三酯多种,以及巴豆酸(Tiglic acid)、巴豆油酸(Crotonic acid)、亚油酸、花生酸等的甘油酯[2]。还含蛋白质,内有巴豆毒素(Crotin)[2]。又含巴豆苷、氨基酸等[2]。

9 药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