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制片厂汽车
2020年奥斯卡热门电影《飞车之王》就是根据这个真实故事改编的,聚焦汽车设计师卡罗尔·谢尔比和他的英国车手肯·迈尔斯为福特打造一辆全新的赛车,最终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成功击败法拉利夺冠,然后被福特“拼”出来的故事。
这部电影由克里斯蒂安·贝尔和马特·达蒙主演,他们是两次陪伴这位奥斯卡奖得主的“恶业兄弟”。影片中两人的造型轮廓分明,脸上涂鸦,体现了60年代美国男性气概的体现。电影的原型故事也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属于美国汽车制造的黄金时代。
当时,财大气粗的福特在美国销量很高,但其保守的设计和营销无法获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趁机抢占市场份额,这让福特高管很不爽。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的孙子亨利·福特二世急于力挽狂澜。福特汽车公司高管告诉他,一款能让年轻人疯狂的性跑车是拯救公司的唯一解药。
这个想法很好。只有一个问题。福特当时没有跑车生产部门,也不知道怎么做跑车。经典跑车福特野马要到几年后才会问世。那么,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推出一款超级跑车来拯救业绩逐渐下滑的公司呢?
因此,福特高管决定采取倾斜,将目光投向在欧洲连续获胜的法拉利。当时孤傲清高的法拉利,因为长年在球场上厮杀,巨额赤字,濒临破产。福特立即做出决定,派出豪华的律师团队前往意大利,决心以6.5438+08万美元的价格收购法拉利。
福特的目的是通过吞并法拉利的赛车队,在各大赛场一骑绝尘,间接提升福特品牌的知名度。今天,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为各大车企愿意刷新新北圈速度,率先参加03年WTCR战役的原因。
虽然福特的小算盘打得很响,但法拉利的创始人恩佐·法拉利也不是什么善茬。恩佐,一个热爱赛车事业的前赛车手,不愿意放弃对自己车队的控制权。他告诉福特的代表,他绝不会接受福特想要控制车队的条款,也不会把自己职业生涯的努力卖给“一个在破旧工厂里生产丑陋汽车的破旧公司”。
有传言说,恩佐·法拉利甚至侮辱了亨利·福特二世,说他远远落后于他可敬的父亲。然而,恩佐·法拉利的强硬态度导致福特花了9个多月的时间,所有费用花费了近百万美元,最终以屈辱收场。
不仅如此,精明的恩佐利用自己与福特的接触提升了品牌价值,为随后与菲亚特的收购谈判攒足了筹码。严重到连商战小说都不敢这么写。福特二世大怒,命令部下不惜一切代价造赛车!一辆比法拉利还快的车!一辆能在法国勒芒夺冠的车!而这也是“福特VS法拉利”传奇的开始。
为了在短时间内干掉法拉利,福特不惜一切代价开发了经典的GT40。搭载4.2升V8发动机,车身高度低于1米,子弹般的流线型车身,可以轻松突破320 km/h的最高时速。
然而,磨刀霍霍的GT40在比赛中表现得很糟糕。带到法国勒芒的三辆车,没有一辆带回来完整的车身。对手法拉利轻松横扫前三,再次羞辱福特。
接下来是电影预告片中“90天打败法拉利”的开头。1964年,福特GT40在法国勒芒的一次失败,给了美国传奇赛车手谢尔比一个谈判的筹码。不仅说服了福特二世继续砸钱,还获得了车队的控制权,他的黄金搭档肯·迈尔斯成为了福特车队的王牌赛车手。
“两兄弟”很快分析了上次失利的原因,并对福特GT40进行了大量改装。可以说,最终的成品车除了外观之外,内脏基本都变了。车队核心的车手位置交给了当时参与车辆调校的迈尔斯。随后,福特车队一举拿下多个大赛冠军,在1966的法国勒芒,“福特VS法拉利”的终极之战即将开始。
然而,这场比赛真正的敌人不是法拉利,而是我们自己。比赛进行到一半时,正在奋力追赶法拉利的福特报废了八辆赛车中的四辆。胆小的福特高管为了防止上一届所有车因故障退赛,多次干涉车队的战术计划。只有迈尔斯无视禁令,充分发挥了赛车的潜力,大大缩小了与法拉利的差距。最终,在他的带领下,福特重新夺回了领先地位。
之后,当胜利迫在眉睫的时候,福特的高管们高兴地提出,遥遥领先的迈尔斯应该放慢速度,与后面的两辆福特并驾齐驱。齐头并进冲过终点线的景象无疑会带来很高的人气,车队对来自高层的命令非常反感,尤其是谢尔比和迈尔斯。但当宝贵的个人荣誉记录与被绑架的所谓团队荣誉发生冲突时,迈尔斯只能被迫选择后者。
于是,赛车界最臭名昭著的丑闻发生了——1966,三辆GT40赛车同时冲向终点,似乎下定决心要减速,一起到达终点。但是迈尔斯因为高起点和高层的愚蠢决定,无缘冠军。迈尔斯没有生气,而是大方地向胜利者表示祝贺,他被外界视为无私,为球队贡献了一生中最出彩的一刻。更尴尬的是,导演并没有让故事到此结束,而是选择继续讲述迈尔斯在两个月后的一次赛车测试中丧生的故事。我只想感叹,为什么那些属于男人的浪漫故事,总是在燃尽后以消亡告终。
《飞车之王》虽然不是一部简单的励志片,但是回放历史极度燃烧的飙车场面占据了影片的大部分时间,可以让观众的情绪达到一个又一个高潮,但是从高潮的跌落更让人心疼。在商业利益和理想主义的碰撞之后,后者看似败下阵来,但这也是影片最巧妙的地方,把一场败仗变成了英雄赞歌。
说到底,你可能对赛车不感兴趣,但我们还是希望这部奥斯卡获奖影片能让更多人知道肯·迈尔斯和谢尔比的贡献。他们深刻影响了赛车届乃至整个汽车行业,以至于法拉利在福特夺冠后被迫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F1上,从而创造了F1的法拉利传奇,可以说是蝴蝶效应。
作为一个汽车爱好者,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的片名显然更适合谢尔比和迈尔斯的传记。只是没人知道这个名字。毕竟赛车行业小,电影卖钱,福特VS法拉利只能当噱头。但纵观整个电影情节,不要小看或吐槽野心勃勃的亨利·福特二世。这其实是电影效果,不要太主观。如果没有他发明T型车装配线的决定,就不会有今天的福特,如此完善的汽车工业和人人都能买得起的家用车。
最后,我要向肯·迈尔斯、卡罗尔·谢尔比、亨利·福特二世和恩佐·法拉利致敬。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