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长沙会战为什么会输?

第四次战败长沙会战的胜败,将影响中国战场。这场战斗的决定性因素是:

1,实力悬殊。

以前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的对比基本是1:5。我军用五倍于敌的兵力,弥补了装备和质量上的差距。

但这一次,第六战区宣称日军被歼灭25000余人,己方伤亡只有1000余人。国军伤亡第一次少于日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可惜日军承认伤亡只有4000多人,死亡只有1000多人。当然,日军向来喜欢减少损失,在太平洋战场也是如此。但国军也明显隐瞒了自己的伤亡情况。

2.国家军队装备精良。

国军也出动了4个空军旅,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俗称“飞虎队”)也参与了协同作战,多次出动飞机轰炸日军阵地和后方交通线。这是一场中国没有失去空中优势的战斗。

3、解放军兵力消耗严重。

长沙三战,薛岳第九战区伤亡惨重;在浙赣会战中,第三战区的顾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枣宜之战,李宗仁第五战区惨遭蹂躏,连集团军军长张自忠也殉难,再加上1942河南饥荒,短时间内难以对日军发起进攻。

4、日军抵抗严重。

前期日军一路进攻,略占城池,国军则采取逐次抵抗的方式,寻找机会,顽强抵抗。前期基本不是日军的对手。战斗后期,日军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或基本达到战斗目的后,利用日军的疲劳,在回来的路上追击。

5.汪伪政权的卖国行为。

8月以来,日军11军出动兵力,集中65438+万步兵、陆军航空兵团约100架飞机和第一海军一支强大兵力,企图集中攻击第九战区主力,政治上实行日本政府的诱降计划,企图挫败国民党军队的抗日意志,导致国民政府投降,军地合作。

扩展数据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在战场上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也是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恢复原有战略态势的战役。

长沙会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侵华,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和“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鼓舞了全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

有力地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的地位。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使之成为支持长期民族抗战的重要根据地。

据统计,长沙三战期间,中国士兵死伤失踪93944人,日军歼灭11,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