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编剧回应结局争议
还记得《三十而已》编剧因为对林有有的评价上了热搜吗?
在观众看来,认为林有有破坏别人的家庭,最后却能全身而退,只是离开,显然不太符合大众的期待。
毕竟,这是一个被多次骂上热搜的演员,大家都看得义愤填膺,希望她最后能够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显然,结局并不是这样。
表面上来看,她的确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编剧针对这个说法,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林有有是丧失了所有尊严离开的,像顾佳所说这段关系会成为她永远难以启齿的人生底色。”
顾佳是个体面人。
我认为,用体面人的态度,去衡量一个第三者的心境,并不合适,所以观众才不认同编剧的说法。
林有有的尊严,早在她明明得知许幻山有家庭,却依旧往上凑,特意搞破坏,还想上位的时候,就已经丢了。
而且,这种丢失,只是普通大众眼中的一种丢失,只是在体面人看来极其不体面的事。
但是,在林有有这样的人心中,可能压根不算什么事。
按照正常人的逻辑,要是她真的如此看重所谓的尊严,就应该明白何为礼义廉耻,也会懂得什么样的爱情才是自己该碰的,什么是不该触碰的。
她在第一次碰见许幻山的时候,就应该学会保持距离,不会去招惹有家有室的男人。
更不会在许幻山一开始,明确表明不可能的情况下,还是死缠烂打。
林有有的态度,从头至尾,都没有过反思和后悔。
从一开始的主动,到后来的主动追到上海来,再到各种装可怜耍手段留在许幻山身边。当然,这个过程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
再到后面,她竟然想要代替顾佳的位置,还把算盘打到了顾佳儿子的身上。
她完全是在以争取爱情的一种理所当然地态度,和顾佳对峙,挑衅,想要把别人的老公抢过来。
这个过程中,她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对。
她的理直气壮,就足以可见她的底线,和多数人都不一样,想法也不一样。
她不认为,破坏别人家庭本身就是一件不道德的事。
她应该更加在意的,是自己的爱情,是她的喜欢。
作为一个女人,她不具有任何***情能力。
这样的人,说白了就是一种极端自私。
所以,这样的人,这份尊严,是编剧赋予她的,而不是她自己本来就有的。
对于一个本来就没尊严的人来说,何来失去尊严这一说呢?
所以,失去尊严于林有有而言,真不是惩罚吧。
她只是谈了一场失败的恋爱,然后走人了。
换个地方,没人知晓她的过往,只要她不说,她就可以继续好好地生活,重新遇见喜欢的人。
她的生活,不会受到丝毫影响。
但是许幻山一家所有人的命运,却是因为她的介入,彻底发生改变。顾佳没了家和烟花厂,许幻山进了监狱,子言没了爸爸。
编剧的这个回应,更是让诸多网友忆起了《一帘幽梦》里的台词:你失去的只是一条腿,可是紫菱失去的是她的爱情啊。
看到一条点赞量很高的网友评论说:
我宁愿编剧回应说,这就是现实,在现实里,不是第三者都有坏下场,很多第三者和别人家庭破坏了,自己潇洒离开或者成功上位。人生就是如此无奈,你不接受不喜欢也没办法。
这种回应看似无奈,但好歹还比较能够说服人。
现在社会的节奏很快,爱情和婚姻的保质期也越来越短。
两个人哪怕结婚了,谁也不能够保证一生一世一双人,究竟在哪个路口出现偏差,谁也无法给出答案。
而第三者的介入,更是导致很多家庭的支离破碎。
现实已然如此残酷。
而大家更多想看到的,是这个世界上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有些事,要是生活中无法实现,至少不能全部实现,就希望剧里能够给予一种完美吧。
毕竟《三十而已》这部剧,虽说打着的是“写实”的旗帜,但是当时真正让其大火的名场面:就是顾佳因为儿子,脱了高跟鞋,锁了门,打了那两个暗中使坏的人,还能完全占据上风。
这就是大家乐于见到的情况。
因为现实生活中,这种反击方式也几乎不可能。即使这样做了,也不能保证在一对二的情况下,能够如此占尽优势。
观众看得心里畅快,愿意追下去。
电视剧虽说来源于生活,但我们多数人看剧,还是习惯在剧里寻找寄托,寻找安慰,想把那些不能实现的期望,用另外一种方式去展现。
同时,很多观众认为,林有有的结局属于三观不正。
这,相当于是在告诉别人:做第三者没关系,只要你不要尊严,最后,你就可以什么都不用失去,全身而退。
所以,种种情况堆积,观众才不买账关于林有有的结局吧。
不过,话说回来,林有有拥有怎样的结局,才能算是一种惩罚呢?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