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38+04亿人只有654.38+0人参加冬奥会:印度只是穷吗?

荷兰这样的小国有200多个草地运动场,而人口大国印度只有15。

最近最火的话题无疑是冬奥会。

没想到,一向风头正劲的印度却无所作为。

14亿人口,为什么印度只有1名运动员?

虽然疫情依然严峻,但本届北京冬奥会仍有91个国家和地区参赛,场面相当壮观。

其中18国,只派1人孤军奋战。

大部分有1参与者的国家都情有可原。

比如厄瓜多尔、海地、东帝汶等国家,人口相对较少,经济不发达,派人参赛并不容易。

再比如,亚洲最年轻的国家东帝汶,2002年独立,总人口只有1.32万,物资基本依赖外援。

而人口6543.8+0.4亿的印度,只有一名运动员参加冬奥会。

事实上,印度在冬奥会上一直被边缘化。

早在1964年,印度运动员就参加了冬奥会。

时隔近60年,印度不仅没有在冬奥会上获得一枚奖牌,而且每届冬奥会的参赛人数也总是少得可怜。

2006年意大利都灵冬奥会,印度派出的运动员人数最多,但只有4人参加,其中一人是女运动员。

所以印度只派一个人参加这次北京冬奥会是很正常的。

可能很多人认为印度大部分地区都在热带,冬奥会的表现一般。

但其实印度在夏季奥运会上的成绩也很一般。

回顾印度参加奥运会的历史,虽然参赛人数一直在增加,从最初的1到东京奥运会的120,但奖牌数少得可怜,总数只有35枚。

尤其是在1984洛杉矶奥运会上,印度强大的曲棍球队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拿到奖牌。印度奥运代表团的战绩也变得更加可怕。

自1984年奥运会以来,印度已经连续三届奥运会未获得奖牌。直到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印度才获得一枚网球铜牌。

2008年是印度的奥运年。在北京奥运会10米气步枪比赛中,印度射击运动员阿比纳夫·宾德拉获得金牌,这也是印度参加奥运会以来,印度历史上第一枚个人项目金牌。

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印度代表团获得了一枚金牌、两枚银牌和四枚铜牌,是有史以来奖牌数最多的一次。

但这个成绩对印度来说确实遥不可及。

而且近几年印度虽然看起来奖牌多了,但是排名其实在下降。

1980奥运会还能排第23,2020奥运会只能排第48。

很难相信圣马力诺这样的弹丸之地能在人均奥运奖牌数上轻松超过印度,真的很尴尬。

印度奥运奖牌少,主要是普通人很难有条件训练,国家也不支持。

电影《摔跤爸爸》中,女主角的父亲为了给女儿买摔跤垫,向体育部申请了一笔钱。

虽然知道女主角有赢得荣誉的天赋,但官方还是拒绝了女主角父亲的请求。

原因是:国家对体育的拨款实在太少,能拨给女子摔跤队的钱就更少了。

虽然是电影,但确实反映了印度运动员的困境。如果没有钱,即使有天赋,也很难得到国培。

GDP曾经世界第五的印度,每年军费开支超过600亿美元,但体育总投入只有2亿美元,是军费的零头。

2016里约奥运会,印度代表团只拿了一枚银牌和一枚铜牌,打击很大,于是印度政府开始大力发展体育。

虽然印度在体育方面的投入增加到了3.8亿美元,但是用于奥运会的钱并不多。

根据印度联邦体育部的数据,东京奥运周期内,印度政府向运动员发放了8.3亿卢比(约合654.38+00万美元),其中近30%专门用于培养参加奥运会的人才。

换句话说,其实印度花了300万美元培养奥运人才,和其他国家相比完全是杯水车薪。

作为东道主的日本在备战东京奥运会的时候,为了进奖牌榜前三,一个* * *计划投入30亿美元培养运动员,是印度的1,000倍。

而粉丝比孙杨和微博都少的澳大利亚,每年要花2.5亿美元给奥组委,其中超过65438亿美元花在顶级运动员身上。

据加拿大《国家邮报》统计,加拿大联邦政府每年将投入2亿加元(约合654.38+0.5亿美元),其中包括普通运动员的津贴、冲击奥运奖牌的成本以及下一个奥运周期和下一代运动员的培养。

具体来说,加拿大大政府一个奥运周期的直接投资高达6543.8+0.3亿加元(约合6543.8+0亿美元)。

所以,没有国家的支持,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其实很难。

那些能参加奥运会的印度运动员会发现,如果没有富裕的家庭,实现梦想会更加困难。

32岁的Aref Khan作为本届冬奥会唯一一名印度运动员,实际上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其实上一届平昌奥运会,他是有机会参加的,但是因为没钱不得不中途放弃。

从Aref小时候起,他的父亲就经营着一家小型滑雪店,于是他与滑雪结缘,走上了职业道路。

2008年,18岁的阿雷夫正式进入职业滑雪队接受专业训练。14期间,参加127国际比赛。

为了练习滑雪,Aref每年额外花费600万卢比(约合人民币50万元)出国训练和比赛。

因为没有赞助商,阿雷夫参加滑雪比赛的费用基本都是自费,给家里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生活十分艰难。

2018平昌奥运会前,Aref发起了众筹计划,筹集足够的资金参加冬奥会预选赛。

然而,在参加了四场比赛后,Aref没有钱继续参加第五场比赛,最终导致她未能晋级平昌冬奥会。

然而,Aref并没有放弃。印度当地政府和一些印度企业赞助了他的培训、旅行和装备,他从第二次网络众筹中获得的钱使他能够成功参加北京冬奥会。

虽然比赛排名不好,但正如他自己说的,能登上冬奥会的舞台是梦想成真。

与阿雷夫·汗相比,射手阿比纳夫·宾德拉无疑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他是印度首位个人奥运金牌得主,打破了印度28年无金牌的魔咒。

然而,阿比纳的成功与他富裕的家庭有很大关系。

因为印度的训练水平和装备达不到训练的基本条件,他从小就被家人送到德国接受专业的射击训练。

为了方便练习,阿比纳的父母还为他建了一个私人室内射击场,帮助他快速提高成绩。

可以说,无论是阿雷夫还是阿比纳的经历都说明了一个事实,没有钱,你不可能成为一名印度运动员。

要知道,对于高尔夫、马术、橄榄球等高端运动来说,培养运动员需要花费天文数字的资金,全身一套合格的装备,对于印度一个中等收入家庭来说,几乎要花费一年的时间。

即使是足球、篮球、游泳等相对平民化的运动,没有合适的训练场地,也很难进步。

但是稍微像样的训练场地和器材都需要很大的开支来支撑。

但在印度,基础运动场的数量少得可怜。

板球传奇人物卡皮·戴夫曾感叹:“荷兰这样的小国有200多个草地运动场,而人口大国印度只有15。”

同时,装备精良的训练师、队医、营养师、教练等必要的训练人员也需要足够的财力支持。什么都没有,玩家是无法做出成绩的。

因为缺钱,印度很多好的体育苗子都被耽误了,印度体育自然难以有大的发展。

在印度,像顾爱玲这样家庭背景的人可能会成功,但像全红婵这样家庭背景的人永远不会成功。

印度糟糕的体育也是因为种族和宗教。

众所周知,印度人的种姓观念一直根深蒂固。

在印度人的观念中,高种姓生来就是要养尊处优的,而低种姓则需要长期做粗活体力劳动。

虽然印度的种姓制度早在1947就被废除了,但是给下层穷人体力活动的观念从未改变。

跑步、跳跃、游泳等体育活动在上流社会的眼中并不低贱,但也不高贵,只是贵族娱乐的游戏。

同时,印度很多人因为信仰宗教而注重禁欲,而运动员消耗大量体力,需要经常吃肉。

因此,中上层阶级受到种姓观念的束缚,自然远离体育,这也影响了整个印度社会的体育氛围,“下种姓”的运动员不敢在体育上有更高层次的突破和追求。

瑜伽这种静态运动已经成为印度人比较流行的健身方式。

《新印度快报》曾报道“在种姓制度下,智力成就更受重视,而与体力相关的劳动和活动被认为是由低种姓人才完成的。这种文化熏陶也体现在学校和家长对待体育的方式上。”

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印度太穷了。

印度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大部分生活在水电匮乏、交通闭塞的地方。

对于印度来说,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普及扫盲教育是政府工作的重点。

没有国家的支持,普通人就算有运动天赋,也能先养家糊口。

毕竟填饱肚子是比当运动员最现实的选择。

大多数体育项目在印度都没有前途,印度想拿一个奥运冠军极其困难。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凭借英联邦成员国的优势,印度早在1900年就参加了第二届巴黎奥运会。

直到32年后,中国才有机会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在这方面,印度起步比中国早。

然而122年过去了,只有1个印度人参加了冬奥会。中国不仅成功举办了冬奥会,而且在本届冬奥会上获得了7枚金牌,目前排名亚洲第一。

国家富强,体育才能繁荣。

看看邻国印度,我们更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