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的实体与实在到底是什么意思

实在(Reality)这个概念源自柏拉图,也可理解为是“真实”的。柏拉图说理念的世界才是真实的存在,可感之物只是分有了理念,或者说是理念的摹本。当然,进入了近代之后,哲学家对何物是实在的看法存在了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所谓“唯物主义者”的眼中,实在不是什么理念了,而是客观事物。这一看法也符合自然科学的世界观。

实体 (Substance)这个概念源自亚里士多德。这个概念更复杂一些,其原型是希腊语ousia,后被翻译为英文Substance,可直观的理解为“站在下面的支撑者”。因此近代以降的哲学家们把这个概念解释为那些不依赖于他物而独立存在的事物(斯宾诺莎、黑格尔对这个概念的诠释又有不同),例如笛卡尔认为存在着两种有限的实体:心灵与广延。但问题是在亚里士多德那里ousia的本意更接近于Essence,即本质。什么是ousia呢?使得存在成为存在的那个东西。在最初,亚里士多德认为ousia就是个别事物(这即是为什么中世纪的翻译者会将ousia理解为Substance这样一个概念),但后来他又认为质料、形式等也是ousia。总而言之,亚氏试图寻找的是存在的本质。

那么实体与实在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可以这么理解,是实体一定是实在的,但实在的未必一定是实体。亚里士多德在提出实体这个范畴的同时,又相继提出了其他九个范畴: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状态、动作、所有、承受。亚里士多德的十范畴是对存在的可能方式的归纳,即凡是存在的(相对于非存在的)就可能有这样十种类型的存在。也就是说这样十个范畴的存在是真实的,不是派生的、不是非存在的。那么实体不同于其他九个范畴,因而比如性质不是实体;但却可以说性质是实在的。再比如笛卡尔那里心灵与广延是两种实体,那么自然它们又是两种实在;而唯物主义者持有一种客观实在论的观点,但并不能说凡是客观事物就都是实体。

在语词的使用规则上,不严格的说,实在可以作为一个形容词,但实体只能作为名词而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