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看起来很美的电影。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有三个方面值得考虑。

一是现代主义作品在描述严肃的社会主题时往往使用沉重的表现手法,作品内容尽量与时代背景相一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处于阶级斗争高度发达的时代。社会价值观提倡集体主义,完全抹杀个人价值和抹杀个人创造,要求个人服从集体和国家,否则将受到社会的惩罚。电影《看起来很美》的内容几乎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比如孩子要按照规定的时间上厕所,集体给老师看屁股,日常生活必须按照幼儿园的规定进行,否则就得不到象征荣誉的小红花。他们的一举一动似乎都在一种规范中进行,谁破坏了这种稳定的秩序,谁就要遭殃。主角方枪枪调皮捣蛋,无法遵守不应该存在的所谓规则,甚至质疑老师。但就是这样的举动让他受到了老师的惩罚,幼儿园对他来说无异于地狱。影片中描述的这类内容,由于其背景是在六七十年代,我们并不认为它是无中生有和毫无意义的;但如果把它设定在现代社会,观众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在现代社会几乎不可能看到这种现象。

几乎所有的现代主义影视作品都有这样的特点。例如,《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关于女性自由追求高等教育和婚姻的内容与当时女权运动的背景密切相关。正是姚以宏大的革命年代为背景歌颂伟大的爱情。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现代派作品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看起来很美”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社会中,个人价值和个性化的东西在强调集体至上的社会中被完全抹杀,人们的生活被标准化了。方刚进入幼儿园时是一个调皮的男孩,表现出独特的特点。他不会因为尿床而感到羞耻,因为他还是个孩子。他会因为拿不到小红花而质疑权威老师的奖励规则。然而,从充满个人特征的强烈集体意识和好奇行为的角度来看,这是脆弱的。在权威的规章制度下,在行为已经规范的环境下,在那些被引导着努力争取权威的人所设定的崇高目标下,个人怎么能不服从和不努力获得“小红花”呢?然而,他违反了规定,从那以后,无论他如何努力,他总是受到冷遇甚至被孤立。你最终只能逃避。在当时的社会中,人们不敢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在努力与集体保持一致,因为害怕被孤立,只是为了生存。有些人试图逃避,但只要他们在家,谁能逃避那种生活?生活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即使是在幼儿园!

当然,有这样的分析是基于对当时社会的了解。对我来说,这种理解更多的是来自各种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这种理解方式是合理的,因为无论是古典作品还是现代作品,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它们所描述的内容也自然地打上了社会生活的烙印。即使是一部描写怪异和鬼怪的艺术作品,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析了解创作者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心理。

第三,主题沉重的艺术作品试图唤起人们的思考,反思一种社会现象的合理性,激发人们的选择倾向。电影《看起来很美》通过表现看似天真纯洁的地方,反映了成人社会的病态。小红花的象征性语言是孩子们努力的目标,但在当时的社会,红袖章不也是人们追求的东西吗?这种追求在多大程度上有意义?这让人觉得:这个时代不应该再存在了!鲁迅的《狂人日记》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极端的吃人社会,就是要改变人们反抗封建礼教,走向自由社会。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艺术作品本身,我们也会发现有趣的现象。法国社会学家达娜提出了艺术发生的三要素:时间、环境和种族。基于这三个因素的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反映中国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社会主题的艺术作品,如《看起来很美》,即所谓的“百花齐放”。这种现象与时代因素密不可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但人们对未来和自己的命运没有明确的计划,但他们对自己遭受的苦难感到担忧。因此,出现了大量反映文革和专制的艺术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从苦难的阴影中走出来,他们的生活逐渐恢复稳定并变得更加富裕,这样的作品逐渐退出艺术舞台。例如,目前这种艺术作品很少出现。估计50年后不会再有人创作这样的作品了,至少很难还原那种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