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代表什么

二十四桥,亦名念四桥,昔为砖砌桥墩,上铺木板,围以红栏。桥临吴姓住宅。桥畔遍植芍药,故有红药桥、吴家砖桥之称。二十四桥之名,源于隋代,相传隋杨帝在月夜曾借宫女24人吹萧于此,故名。

关于二十四桥,历史上向有两种说法,一说该桥仅1座,一说***24座。历代骚人墨客多喜吟咏此桥,尤以唐代诗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著称,桥因此而名闻遇途。

二十四桥景区由玲拢花界、熙春台、二十四桥、望春楼四组景点构成,建筑总面积1588平方米,竣工于1989年1月。

玲拢花界的建筑玲拢剔透,布局疏密相间,外形高低错落,色彩淡雅。熙春台系二十四桥景区主体建筑,位于古念四河道中心,面对五亭桥。主楼两层,两侧联块曲廊,左侧曲廊饰以琉璃瓦,通以十字阁,右侧连以露台复廊,楼前露台“纵可方轨,横可跃马”。整组建筑群雄伟壮丽,金碧辉煌。

二十四桥由汉白玉砌成,雅致秀丽。二十四桥景区的建筑,保持了扬州园林“视野之开阔为苏州园林之不及,而相互呼应又较杭州西湖为紧凑”的布局,形成了“略成小筑,足征大观”和清秀、朴实的自然意境。

二十四桥的姿那么美?二十四桥的月那么妙?历史上有没有二十四桥?二十四桥究竟指的是什么?古往今来,多少风雅人士试图探个究竟,至今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综合起来,大致有如下种种:

1、“二十四桥”就是一座桥,只因传说隋炀帝时,有24个美人月夜在桥上吹箫,故名“二十四美人桥”,简称“二十四桥”或“廿四桥”。到了清代,人们逐渐倾向于那原是一座桥的名称。清代扬州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写道:“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跨西门街东西两岸”。

近来,扬州的一位青年作家,从语言上、地理位置上对“二十四桥”作了大量的论证:扬州“二十四桥”为“阿师桥”的谐音,并考证沈括记载的阿师桥,为今城北的螺丝湾桥。根据《汉语音韵学导论》一书拟唐音“二”、“十”、“四”、“桥”分别与“阿师桥”音同。若从扬州方言观之,“二十四桥”与“阿师桥”之古音也相近。因“阿”古音为a(见王力的《汉语语音学》),“二”古代的北方方言也为a。

2、“二十四桥”就是遍布扬州地区的24座桥梁。沈括对二十四桥循名责实一一以求,但只凑成21座。南宋的王象之在《舆地记胜》中则记载:“所谓二十四桥者,或存或亡,不可得而考。”

3、“二十四桥”是古代扬州桥梁的编号。在古诗中以序号称桥的不乏其例,就唐代扬州而言,对桥的编码也是有案可稽的。唐朝施肩吾《戏赠李主簿》诗有“不知暗数春游处,偏忆扬州第几桥”之句。唐人张齐《寄扬州故人》诗中有“月明记得相寻处,城锁东风十五桥。”

4、“二十四桥”在诗文中是虚指而非实指,故“二十四桥”既非24座亦不是一座,不过是泛指扬州小桥多罢了。杜牧常常喜欢用数字入诗。如《江南春》绝句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赠别》一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谴怀》的诗句中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等等。由此可见,杜牧喜欢用数字,又特别喜欢用约数。因为它为约数,即不是实数,更不是专名。

当然,也有人指出“二十四桥”借指扬州,泛指扬州的繁华或是专指扬州美人,这些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二十四桥”的最终解释权,恐怕还得归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