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长卫的各大影评,还有他的电影风格和生活简介!!!!!

顾长卫,1957 65438+2月65438+2月出生于Xi安。他从小热爱绘画,梦想成为一名画家。1978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1982毕业后,在Xi安电影制片厂担任摄影助理。65438年至0984年为滕文基的《上海滩》担任摄影师,大量使用自然光,寻求更贴近现实的表现手段,给中国的电影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先后拍摄了电影《大明星》、《上帝的鞭子》。

在他成功后,许多好电影在中国制作:一个狭窄道路上的英雄,战士兰陵和阳光灿烂的日子。顾长卫从一个爱画画的孩子到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努力。更难得的是他有一颗平常心,这让他在摄影上不断追求更高的成就。2005年,顾长卫的导演处女作《孔雀》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2007年,他的第二部导演作品《立春》为他的妻子和女主角姜赢得了罗马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的称号。

顾长卫电影摄影作品及国内外获奖年表:结婚: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1983(联合摄影)出品。《海滩》:Xi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电话:1984(与他人合作)。大明星:1985深圳电影公司出品。魔鞭:1986 Xi安电影制片厂出品。

顾长卫说,他对电影中描述的那段时期中国的变化印象特别深刻。当时他在美国为三部好莱坞电影担任摄影师,偶尔回国敏感地发现中国的变化。“其实我们都在里面。”。他在《立春》中浓缩了这差不多10年,“人要想生存,就必须妥协。人要过更好的生活,就会和当初的理想大相径庭。”《孔雀》是两年前的电影,顾长卫也快两年没拍电影了。他说自己拍《孔雀》时积累的经验都快忘了,总觉得自己是个新手,有点紧张和激动,有些没底。我之所以有拍电影的热情,是因为我想告诉别人很多人生经历和感受。比孔雀复杂。谈到顾长卫的电影,我们总是把《孔雀》和《立春》相提并论。顾长卫说《立春》比《孔雀》更完整、更复杂、更宏大。他想通过《立春》塑造“普通人”,塑造一个时代的群体形象,讲述普通人的生活和感受。“没有人想重蹈覆辙。《立春》当然不像《孔雀》那样无聊。更多的是掺杂了悲喜,应该会有更多的观众喜欢。包括我自己。”立春剧照

王彩玲是反时代的。《孔雀》讲的是一个家庭,她从家庭看社会:姐姐是烈士,哥哥功利,弟弟消极。他们更像是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生活态度。《立春》写了六个人,有脱离现实的艺术青年,也有在生活的琐碎和琐碎中自得其乐的人。都是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在《立春》中面临的困境比《孔雀》更复杂。“姐姐面对的时代是一个禁锢的时代,禁锢了所有人;在王彩玲时代,似乎每个人都有自由,每个人都有机会。其实更复杂。姐姐的悲剧是时代反了她,王彩玲的悲剧是她反了时代。”为了演王彩玲,姜胖了30斤,长了龅牙,还抹了黑斑和痘印。化妆后,她哪儿也不敢去。顾长卫说,在他心里,王彩玲是美好的,她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让他印象深刻。“对于王彩玲来说,她长这样很不幸,但并不可笑。那些漂亮的女孩很幸运。他们有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但王彩玲没有。对她来说,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更大。”《立春》的最后,顾长卫专门拍摄了这样一个场景:王彩玲最后以中央歌剧院首席女高音的身份在豪华的舞台上演唱了《对艺术的爱》。这是王彩玲的幻想,导演用胶片把它变成了具体可见的场景。是顾长卫和李咏给那些为理想奋斗的人的安慰。与孔雀相比,立春的年代推迟了20年,从1988到1998这截取的十年,是东西方思想交汇、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顾长卫说,之所以选择包头的风景,是因为这里的城市建设有很多特点,不仅有非常火爆的老城区,还有第二次工业时期的辉煌建筑,同时,就像印在剧组衣服上的一样,“立春过去后,城市里没有春天的迹象,但风真的不一样了。”是电影主题的最佳表达。"我记得父亲离开时,离立春不远。"《孔雀》中的最后一句话为立春的到来埋下了伏笔。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坚持理想的人,顾长卫的关注是冷静而富有同情心的。春天来了,人却在现实面前低头,但顾长卫说,“离理想越来越远,不是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