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塔的故事简介
“珍珠塔”的故事,全称《孝义真迹珍珠塔全传》。说的是书生方卿,因家道中落,投靠襄阳姑母,然而因为身无分文,被嘲讽奚落。幸亏表姐陈翠娥将传家宝“珍珠塔”送给他,帮助他完成学业,金榜题名。
《珍珠塔》的故事源于苏州吴江同里,故事主人公方卿见姑,翠娥赠塔,陈王道嫁女的史实在同里源远相传。故同里设此景点,并称为“珍珠塔”。整个景点现仅存陈翠娥书楼部分遗迹。同里镇开始投入2000多万元修复这一景点,家喻户晓的千古绝唱将在同里流传,流向远方。
古时,陈家牌楼位于同里镇北的富观桥与永安桥之间,是明万历八年(1580年)南京道监察御史陈王道死后,朝廷为表彰其为官清正、政绩卓著而旌表之。
牌楼三个门面大小,用四根直径尺许的方形石柱拔地耸立。牌坊上方为楠木结构,坊上飞檐翘角,正中额扁上刻着“清朝侍御”四个大字,下面额板上镂刻:“大明万历庚辰为南京道监察御史陈王道立”。
珍珠塔的传说的历史渊源:
珍珠塔传说以同里为中心,逐渐传播到周边的松陵、金家坝、北库、黎里、莘塔、平望和盛泽等乡镇;而后扩展到苏州、无锡、常州以及上海朱家角、青浦和浙江嘉善、嘉兴、湖州、杭州等地。同里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四面环湖,河流如网,物产丰富,经济繁荣,“尤多名家盛族,儒绅大夫,彬彬辈出”。
传说同里镇有个陈御史,原配夫人过世后续娶了方氏。方氏娘家在同里湖东面小湘村,不是官家出身,嫁到陈家,算是高攀了。后生有一女,名唤翠娥。方氏有个侄子,名叫方卿,家道虽贫,但刻苦攻读,极有文才。陈御史做五十大寿,各路亲朋好友都来祝寿送礼。方卿也去拜寿,姑母见他衣衫破旧,有失娘家面子,遂不认他这个侄儿。
经方卿再三哀求,姑母才认下侄儿。方卿要上京赶考,向姑母借些银子,姑母非但不借,还将方卿奚落一番。方卿受姑母羞辱后,无心酒宴,便从后花园逃回家去。表姐陈翠娥知道方卿家穷,送他一包“干点心”。这“干点心”就是珍珠塔。
三年后,方卿得中状元,乔装改扮来到姑母家,并以唱曲道情试探,望其幡然醒悟。姑母先是本性难移,后又羞愧难当,终于姑侄冰释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