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朴和闻一多昆明悲剧的前后

昆明李案是一起震惊全国的大案。事情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在这起血案中,进步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相继在昆遇刺身亡,引发了一场大学潮。在舆论压力下,国民党当局不得不调查此事,并召开军事法庭公开审理此案。最后凶手被判死刑,算是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但据知情人透露,所谓的公审当庭,杀人犯当庭处决,其实是国民党最高当局精心设计的一场冒名顶替的司法骗局。1946年7月11日,在云南昆明,李公朴和他的妻子外出回家。他们下了车,刚走没多远,突然被美制无声手枪打中。子弹进入李公朴的下背部,从前腹部穿出。第二天早上,李公朴终于因伤势过重去世了。四天后,7月15日晚,西南联大教授闻一多在距国立西南联大10余米处突然遭到短枪袭击参加完李公朴的新闻发布会后暗杀。他头部和身体中了数枪,当场死亡。李公朴和闻一多是当时活跃的社会活动家和著名学者,也是中国民主同盟云南支部的成员。在蒋介石发动内战之际,作为知识分子的李、温以极大的热情,高呼和平民主,主张停止内战。李、文老师在青年学生中有很高的威望,于是在他们的努力、呼吁和倡导下,1946年云南成为大后方民主之乡,这是蒋介石所不能容忍的。南京当局早就向云南发出指示:CCP和NLD分子也可以秘密报告,秘密逮捕,秘密决定。了解蒋介石的权宜之计精神,云南警察总司令霍专章立即召集总部参谋长刘树万、警察总部二处处长王子民密谋。最后,决定招募十多名密探刺杀李和文。得到和文这起血案公之于众,举国愤怒,要求凶手血债血偿。当蒋介石听到庐山的消息时,他震惊了。他从来没有想到事情会落得如此艰难的结局。因此,蒋介石装模作样地亲自逮捕凶手。8月2日,中央日报发表社论昆明事件之调查与处理,强调当局对昆明事件的高度重视,因为国民政府、国民党、中国乃至中国人民的公信力都以此案为检验。8月11日,蒋介石再次发表讲话,要求澄清是非,维护正义。彬彬有礼,诚实守信;有责任心,遵纪守法;他还命令军统领导人、国民警察总局局长、陆军总司令冷谷竹赴昆调查处理李、文真是血案。前往协助唐纵调查的上海警察总局督察长程觉得忍俊不禁,因为跟了多年从事间谍工作的经验,他知道像戴笠这样的大人物想要暗杀一个人,而如果他没有没有蒋介石,我不敢轻举妄动中央日报实际上是一种掩饰。唐和程到达昆明后,很快查清了整个案件的经过和细节。凶手是云南警备司令霍。唐用昆明保安局无线电台给庐山的蒋介石发电报,请示如何处理善后事宜。几天后,蒋介石命令陆军总司令顾、参谋总长冷新、中央宪兵司令部司令带着宪兵司令部司令前来,设法了结此案。顾、冷新、在云南董事长鹿晗的别墅里开会,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案:只宣布闻一多案子已经解决了,不是李公朴谋杀案。因为如果这两起案件同时向公众公布

蒋介石的同意,宪兵司令部移交了枪杀闻一多的凶手李文山和唐世良两名宪兵,以公开军法审判。公审时,两人声称是出于爱国义愤被自动枪毙,并慷慨陈词。最后两个人被判死刑。古也发表声明:凶手唐世良、李文山因触犯法律被判死刑,执行完法律后感慨万千。还有大呼斩马谡。当然,这两个爱国青年不会真的被枪毙。实际的替死鬼是两个被判死刑但尚未执行的抢劫犯。行刑前,这两个犯人被灌了酒,行刑后立即下葬。行刑期间,刑场戒备森严,任何人不得接近他们。但是,人们还是隐约看出,从车里拉出来的两个犯人,不像是那两个在法庭上慷慨陈词的青年。行刑当晚,接替霍转章担任云南警备司令的何绍周告诉滇西第二军军长,被枪决的凶手都是假的,都是特务通过压迫和金钱得到的。当时他有些感慨的说,间谍真厉害!假扮的阴谋是由顾带来的特务头子安排的。其实真凶是被送到大理第二警备司令部保护的。这件事的执行者后来回忆说,他接到顾的指示后,派作案的暗杀小组成员王自民等10多人,带着一个排的特务连,全副武装,负责保护,到了二方面军司令部大荔县后山的武威寺。顾朱仝当面向王凌云坦白,不能把他们当犯人,也不能让他们跑了;不允许他们外出或与他人交流,也不允许外面的人与他们接触。生活很优惠,并告诉王凌云使用特殊密码随时向陆军总部报告自己的情况。8月25日,中央社发表了公审和凶手的供词,全国各地报纸纷纷转载。然而,由于担心骗局会被揭穿,闻一多级已经发布。蒋介石和顾当时的如意算盘是,如果原案泄露,可以从王自民等人中提出一两个人作为最后的应对手段。两起血案就这样被蒋介石等人秘密处理了。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逮捕了救国联合会常委、执委沈钧儒、王造时、沙、张乃器、邹韬奋、石亮等7人。因为被捕的都是当时公认的社会名人,所以被称为七君子事件。1936年5月31日,马、宋庆龄、何香凝、沈钧儒、章乃器等人在上海宣布成立救国联合会,并发表宣言,采用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向全国各党派建议:立即停止军事冲突,释放政治犯,立即派遣各党派官方代表进行谈判,制定***同救国纲领,建立统一的抗日政权。1936年11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在上海以危害民国罪逮捕了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等7人。1937年4月3日,他们向沈钧儒等人提出起诉书,并于6月11日、25日在江苏高院两次开庭。沈钧儒等人坚持抗日救国的立场,在狱中、法庭上不知疲倦地斗争。自事件发生以来,中国***产党和国内外进步人士开展了广泛的营救运动。七七事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于7月31日宣布释放沈钧儒等7人,最终于1939年2月撤回起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