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内容简介 3 记载 4 病因 5 治疗方法 6 注意事项 1 拼音
fù chǎn kē xué
2 内容简介妇产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妇女特有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的诊断、预防和处理的一门学科。它分为产科学和妇科学两部分,产科学研究妇女在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的生理和病理,包括胎儿及新生儿的生理和病理; 妇科学研究妇女在非妊娠状态下生殖系统的生理和疾病,以及对这些疾病情况的诊断、预防和处理。妇产科学也包括女性计划生育的部分。
妇产科学虽然主要是和女性生殖系统有关的一门学科,但是由于人体的整体性,不论是在妊娠期还是非妊娠期,妇女的生殖和其它系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殖系统的功能紊乱可导致其它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而其它系统的疾患也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生殖系统功能障碍,故在研究妇产科学时必须有整体观念,不论在检查、诊断和治疗妇产科疾病时都要注意全身情况。
3 记载远在春秋战国以前,我国早就有了关于妇产科学的记载。《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曾有以下的阐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明确了女子月经初潮大致是在14岁,绝经年龄大致在49岁。战国时期已有内、外、妇、儿等医学分科,秦越人(扁鹊)就是著名的妇产科专门医生。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已有妊娠病、产后病及妇人杂病等内容,专门讨论妊娠呕吐、腹痛、带下及闭经等。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以及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均将妇人胎产列于卷首。宋代陈自明集历代诸家之说,著成《妇人大全良方》,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妇产科书籍,为中医妇产科学的经典著作之一。他如元代杨子建著的《十产论》,明清王肯堂的《女科证治准绳》,武之望的《济阴纲目》以及吴谦的《医宗金鉴·妇科心法》等,至今仍为研究祖国医学妇产科学的主要参考文献。
西方医学的妇产科学大约是在十八世纪开始建立,并于十九世纪初传入中国。杨崇瑞在我国首先建立了助产学校,王淑贞和林巧稚是我国早期著名的妇产科医生,她们对我国妇产科学的发展和提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旧中国,由于封建统治的长期压迫和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妇产科学的进展十分缓慢。解放前夕,全国仅有产院和妇幼保健院80所,妇幼保健所或站9个,床位1736张(不包括综合性医院内的妇产科床位),从事妇产科的专科医生不足千人,助产士也仅千余人,且大多集中于少数大城市,广大农村妇产科专业人员寥寥无几。手术操作水平很低,难度较大的手术,仅能在少数医院中开展,新法接生远未完全普及,因而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均甚高。
新中国成立三十余年来,党和人民 *** 一贯重视妇女健康。1954年通过的宪法明确规定了 “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在1956年到1967年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29条中明确指出“保护妇女儿童”,“对于妇女的生产劳动,坚决实行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则”。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建立和健全了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培训了大量妇产科专业人员,扩充了专科病床,增添了医疗设备,使妇产科专业有了迅速发展。我国妇产科工作除由综合性医院负责外,尚有妇产科专科医院、研究所、妇女保健院、保健所和产院等单位负责,目前全国***有医学院毕业的妇产科医生约4万名,从事妇产科工作的中级医务人员7万名,助产士4万名,接生员70万名,妇产科床位约9~10万张。在学术研究方面,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全国妇产科学会和各省市分会,创办了学术性期刊《中华妇产科杂志》,经常召开学术会议,交流经验,制订规划,统一名称、标准和记录方法。
4 病因由于重视了妇幼保健工作,推广和普及了科学接生,提高了产科工作质量。目前各地一般已做到从妊娠早期(3个月)即开始定期为孕妇作检查,及时发现和矫治异常情况,有效地降低了早产、胎位不正、子痫等常见的孕、产期并发症的发病率。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流血和妊娠合并心脏病等的防治,降低了伴有这些并发症的孕产妇的死亡率。近年来又开展围产期医学的研究,一些条件较好的专科医院从五十年代开始逐渐建立了新生儿科,对早产儿的护理、喂养、保暖以及预防交叉感染等积累了不少经验,制定了一套新生儿和早产儿医疗护理常规。七十年代以来,有的医院对高危新生儿实行集中观察、护理和治疗,自制了早产儿暖箱、新生儿喉镜和气管插管、自动呼吸器、加压给氧装置、互通活塞封闭式换血器械、输液微量泵、半导体温度计等,提高了新生儿和早产儿的存活率。有些医院应用电子分娩监护仪,进行胎儿电子监护,开展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畸形的产前诊断。通过对我国女性骨盆的临床测量,及产程图的观察,取得了我国妇女的某些“产科生理常数”。由于以上各种工作的开展与逐渐普及,我国现已逐渐形成围产期监护和防治系统,重点管理高危孕妇和高危胎儿,使孕产妇围产儿及新生儿的死亡率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解放后我国取缔了娼妓,控制了性病的传播;推广了新法接生,减少了产褥感染;加强了对妇女的劳动保护,使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由性病所致的生殖器官炎症已基本绝迹。
5 治疗方法妇科肿瘤的防治工作,通过全国性的妇女常见病普查普治,加强了对癌前期病变的治疗和随诊,降低了宫颈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宫颈癌根治手术的五年生存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放射治疗方面创制了北京式的置镭器,已在很多省市推广应用。不少医院添置了60钴或137铯的腔内后装治疗机以及直线加速器,治疗方法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实验研究方面,建立了小鼠宫颈癌模型,对疱疹病毒Ⅱ型与宫颈癌的发病关系,以及宫颈癌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滋养细胞肿瘤的大剂量化学药物治疗,其疗效已接近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在子宫脱垂和尿瘘的大规模防治工作中,革新了手术操作,发展了保守疗法,提高了治疗效果,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中医中药治疗妇科疾病,如用活血祛淤治疗异位妊娠,中药补肾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取得较好的成绩。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探讨了正常月经周期妇女激素变化的规律。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的化学合成获得成功。细胞遗传学检查、超声诊断、激光及内窥镜检查等新技术亦都在妇产科领域内开展应用。
6 注意事项随着我国医学科学和医药工业的发展,计划生育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1953年采用避孕工具和外用药较普遍,仅部分采用宫内节育器和输卵管结扎术;1960年推行负压吸引人工流产;1963年开始口服甾体避孕药,并研究了减量使用的方法; 1969年应用口服长效避孕药及探亲药,并筛选出有效的中期引产和抗早孕药物如天花粉和莞花等。同时我国也合成了前列腺素并应用于临床。结扎术在不断改进,有小切口结扎、单人结扎、输卵管夹绝育术等。最近几年来,不少地区应用腹腔镜下输卵管电灼术及硅环绝育法,研制了苯酚糊剂由宫腔插管注入输卵管进行绝育。通过上述措施,全国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1982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为14.6‰,1983年上海市自然增长率平均为8.52‰,是全国最低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