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调音师》的故事分析

我觉得在这部电影里用“钢琴师”更合适,因为整个剧情和“调音师”关系不大。但这只是一个小细节,并不影响影片的优秀品质。

毫无疑问,《调音师》的剧本写得非常好,情节紧凑,结构严谨,冲突和悬疑掉出来。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已经引起了观众的注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调音师》的主要情节是,假装失明的主人公阿达切无意中目睹了一起谋杀案:一对出轨的男女杀死了女子西米的丈夫。他想报警,却发现警察局长是凶手之一。从此,故事围绕着主角逃离凶手展开,揭示了人性的残酷和丑恶。

由于主要情节的转折点(诱因事件)发生在电影进度的四分之一左右(前30分钟之后),为了避免观众感觉拖沓或失去兴趣,故事还安排了一个副情节,即主人公爱上了一个音乐酒吧老板的女儿苏菲。此外,导演以整部电影的一部分高潮开始:一个猎人在荒野中射杀了一只兔子,但没有击中,留下了一个无果的画面。这种悬念就像一个钩子,吊起观众的胃口,让他们保持观看的兴趣。

这部电影在最后十分钟左右达到了高潮。女主角西米在汽车后备箱里挣脱,杀死了准备卖她眼角膜的狠毒医生,把失明的男主角赶出了汽车。当她调转车头,准备杀死钢琴师时,影片开头出现的猎人在射兔子时不小心击中了正开车经过的女主角,导致车毁人亡。这件事揭示了恶人有恶报的主题。

影片达到高潮后,急转直下,转到两年后的英国伦敦。苏菲,一个曾经爱上钢琴师的酒吧老板的女儿,出现在一个广场上。在和男友告别后,她意外地在一家酒吧门口发现了Adache的演出海报。原来钢琴家如她所愿来到了伦敦。女孩上前认出了她,钢琴师认出了她,告诉他们分手后发生在她身上的不幸。

在场景的最后,钢琴师告诉苏菲,他是真的瞎了,但是分手后,他用拐杖把一个被压在地上的易拉罐打飞了,这显然说明他不是瞎了,但是他无法原谅苏菲在他有难时的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