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军工业vs德国军工业
》》》瑞典军工业
过去15年,瑞典的国防工业处于波动期。军队规模被压缩,现有兵力27600人,这对国防工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没有足够的订单来支撑现有国防工业,迫使这些公司重新寻求出路,去寻求更广泛的国际合作,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取得国外公司的股份。
实际上,瑞典的大多数国防工业属于外资股份公司。英国的阿尔维斯(Alvis)公司拥有哈格隆德(Hag-glunds)公司100%的股份,德国的HDW公司拥有考库姆(Kockums)公司100%的股份,美国的联合防卫(United Deffnce)公司拥有博福斯防卫公司等等...
说白了就是处于被外国集团控制的角色
》》》德国军工业
现在德国不能造,预警机,不能 造 战斗机发动机,不能造,弹道导弹,火箭,大型战舰,核潜艇,第五代战斗机等,德国除了汽车,坦克,西门子还有什么?车?骚年你答对了,德国的汽车工业在世界上是属一属二的。说白了就是被阉割限制的发展军工的结果。
其实德国现在没有自己的强大军工产业,没有自己的战斗机,卫星等等,原因很简单,现在马上完全自己做也的确做不出来,因为一些技术已经很久没有系统积累或者发展。这方面的欠缺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楼主就此下结论,说德国工业技术水平落后日本是很武断而又可笑的。德国的军工,特别是高精尖的武器自主开发薄弱是有内外两个因素的,但一句话就可以概括,非不能也实不愿也。
内因:德国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民众普遍厌战,对待战争和武器有着偏执狂似的厌恶。德国施罗德第二次竞选总理为什么能成功,就是打出了反战的旗号。其实美国和北约一直在抱怨德国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在海外派兵方面太保守,即使现在在北约框架下的一些派兵也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纯粹是敷衍的走过场。对比之前利比亚内战,英法那是不遗余力地投入,你看德国有大动作吗?没办法,国内民意反对声浪太大,这就是民主政体的制约。包括猛狮王拿德国放弃核电站说事,更是可笑,完全不知道前因后果。执政的CDU其实不想这么快放弃核电站,毕竟德国资源不丰富,电力缺口很大,但是在野的SPD和绿党携民意一直操作这个话题,特别是绿党这个以环保起家的政党,对核技术能有什么好感,结果显而易见,CDU被迫出于选战考量,将核电站废弃的时间大大提前了。大家可以去搜搜,每当有核废料过境,都会有大量德国民众自发聚集阻遏其运输,还有集体卧倒在铁轨上,阻止运输火车的通过。所以核技术与核电站的废弃,是与德国民众普遍的厌核心理有关的。在这一大环境背景下,大张旗鼓发展核技术,那就是纯粹的政治自杀。同理,发展军工也是一样,你去跟德国人大谈强军强国,拿回被侵占的领土,德国人大多会很怪异的看着你,唯一与你会有***同语言的恐怕只有德国新纳粹了。德国的国防战略就是依托于欧盟和北约,自身的国防军不断缩编。前些时候,实行数十年的义务兵制已经取消了,全面改成招募职业兵。在这样的国防战略构架和国内民意基础下,德国有什么意愿自己造大量战机,发射自己的卫星?
外因: 德国在欧洲地位很敏感,曾有美国一位国务卿说过,一个强大的德国是整个欧洲的威胁,经济强大的德国还可以让人容忍,重新军事强国化的德国则无法生存,即使是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也是小心翼翼,生怕被人误会。德国想把持欧债危机话事权,结果就被炮轰第四帝国以及新纳粹,周围如波兰等国家一直对德国二战喋喋不休,而英国从来没有放弃其搅乱欧洲大陆,尤其是挑拨德法关系的伎俩。法国的欧洲老大情节则更不会甘心被德国牵着走。美国则一直提防德国,从军事存在到暗战欧元,台底下小动作不断。有些事英法可以做,而德国不能做,这就是他的尴尬。包括涉及以色列犹太人的议题,德国只能毫无保留站在支持以色列的一边,无论其对错,这就是所谓的原罪。德国朝野不能谈论二战后被割让的领土,也不能谈论西伯利亚战俘营里成千上万惨死的德国战俘,更不能抗议战败后被苏联红军强奸杀害的无数无辜的德国妇女。尽管二战德军犯下累累罪行,但这是苏军能够犯下同样暴行进行报复的理由吗?罪有应得的不是那些甚至未成年的德国小女孩。欧盟的最大成就是什么?就是能够最大限度消除未来欧洲内战的可能性,通过经济政治上的捆绑,至少未来很长时间,欧洲大陆再次爆发大战的可能性已经很低。这就是欧洲在二次世界大战惨痛教训后的成长,也是德国两次尝试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德国在两次大战后彻底走上了另一条路,一条完全不同于日本的路,这也是两个二战同盟国对战争反思的巨大不同。德国对战败是心平气和的,日本则还充满着忿然与不甘心。日本可以以中国,朝鲜威胁为理由扩充军备,尤其是他的海上自卫队,实力早就不是一般的防卫性军队了,准航母比比皆是。两德统一后,欧洲整体环境趋稳,他有什么理由大造卫星,火箭和自己的战机,欧洲列强和美国又怎么会放任德国自己搞这些东西?中国搞这些东西都被美国要求公开真实战略意图,德国呢,你又为什么要搞呢,你到底想干什么呢?
德国的军工以内外环境制约,都不可能大战旗鼓的发展,但由此一例论证德国的工业水平已经落后于日本,则纯属谬论。中德两国历史经历不同,国民性格不同,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外部环境都不同,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也必然不同。这都不是问题,走好自己的路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