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可以不优秀,但一定要会做人,只有善良的人才会幸福和快乐
很多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才有了“望子成龙”,这才有了“恨铁不成钢”,才有了各种各样的焦虑、烦恼。
相信没有哪对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而对大多数父母来说,这种爱也体现在对孩子成才的迫切渴望上。为了孩子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多少父母操碎了心,可又无奈地发现,为什么孩子不听话、不理解,甚至总是跟父母对着来。
我们总试图去找寻答案,却发现无从下手,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那么优秀,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这么难教。其实答案很简单,我们习惯于从他人身上寻找原因,却往往不愿意面对自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当教育都带上了功利心,和他人的比较、教育资源的获取等等外界因素,无疑成为了家长们心中的一杆秤。却忘了教育本身是什么,我们对孩子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当我们被功利、焦虑蒙蔽了双眼,自然无法看清,优秀的人并非一蹴而就。
想要孩子优秀,得先教会他做人,而后者,不仅仅是优秀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对于孩子的人生往往更加重要。
她15岁的女儿,每次考试在班上都是中等。为此,他们想了很多办法,请家教,报辅导班,物质激励等,用尽各种心思,希望孩子的成绩能提高。
孩子虽然也积极配合,周末不睡懒觉,不停地做练习,上课,最后都被累到生病了,可成绩就是上不去。
刘妈妈觉得困惑。
在一次期中考试后,孩子的班主任给她打了个电话。
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题目:你最喜欢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
全班同学除了女儿之外,都写了女儿的名字,理由是因为她善良,乐于助人,幽默等等。
刘继荣发现,其实女儿也有很多很多优点。
比如,别的孩子为了一件小事争破头皮的时候,她的孩子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别的孩子做得比她好的时候,她能真诚地为别人鼓掌。别人需要帮助时,她能伸出自己善良的援手……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让人感动的地方。
就像刘继荣在文中所说:“如果 健康 ,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这个世界总有太多肮脏和不如意,可是也并不妨碍,我们教孩子保持一如既往的善良。
2017年12月,在广西玉林,有一个大约3,4岁的男童,被一辆三轮车撞倒。孩子躺在马路中间,挣扎着想爬起来,却起不来了。
肇事的三轮车主逃逸,而路上来来往往的大人们,却没有一个人上去施以援手。
这时候,一个7岁的红衣男孩跑来,拼尽全力,把受伤的小男孩拖到路边安全地带,又找来纸巾帮他擦拭。
最终,小男孩被送到医院,脱离了生命危险。
事后,红衣男孩被问到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他说: “老师教的,看到别人有困难就要帮助。”
每个孩子,天生就具有善良的基因。
让孩子选择善良,因为在不经意的时候,善良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孩子毫无戒备的善意,是这个世界上最明亮的光。
对这个世界心怀善意的人,也会感受到这个世界满满的善意。
三字经里的头几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孩子出生时的天性都是善良的,可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而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专心一致地教育孩子。可能我们忘了,教育的初衷,不仅仅是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学会更多的本领,更重要的是保持善良的本性。
“善良”往往是成人的最基本的条件。做人可以不优秀,但不能不善良;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懂得感恩。当孩子习惯了索取,便容不得一点拒绝,当善恶开始不那么分明,良知便也悄悄隐藏。当孩子这样步入 社会 ,终将会被冰冷的现实打一记响亮的耳光。
学会感恩是前提
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就是教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别人帮助了你,要在第一时间对其还之以言语上的感谢、行动上的微笑。研究表明,习惯感谢别人的人往往更乐观、更 健康 。所以,告诉孩子,永远感谢帮助过你的人,更重要的是在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挺身而出。
包容他人最能磨炼品性
古人云:“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意思是说,泰山之所以有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它不拒绝任何渺小土壤的堆积;河海之所以有这样的深度,是因为它不拒绝任何细小溪流的汇入。莫让他人无意的伤害变成孩子手中的利器,反之再去伤害他人。教育孩子包容他人,就是教他们有一种海纳百川的气魄,万物尚且都有其不足的一面,何况身边的朋友?
爱到最美是陪伴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裕的今天,培养一个心灵 健康 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成长路上,最重要的角色是父母,父母的陪伴会让孩子多一分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为什么要养孩子?是让我们有机会见证一个生命的成长。陪伴是相互的,与孩子一同看每一处风景、听每一段奇闻异事,在这人生的漫漫长路上相互帮助吧,成为彼此的善良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