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龄童拿印度的哈奴曼来要求中国古典名著得到保护,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六小龄童老师演绎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直被奉为经典,他这么做是为了保护《西游记》,另个一部分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猴王形象吧。
自从猴年春晚六小龄童没去春晚以后,他的曝光度越来越高,但是争议也是越来越多,什么假公益事件呀,孙悟空形象官司事件呀,着实败了一把路人缘。但是他演绎的孙悟空也确实灵动、经典。
六小龄童拿印度的哈奴曼来要求中国古典名著得到保护,事情很简单,他去印度做活动,当地主持人说他是中国的哈努曼,然后说现场有人下跪。其实要求中国古典名著得到保护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是不应该用印度的哈奴曼,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首先,哈努曼并不是佛教里的神,而是印度教里的神!正是因为不满印度教不平等的种姓制度才会有宣扬众生平等的佛教的出现。印度教和佛教之间我不说对立,起码从一开始在思想上就存在着分歧。西游记是一部崇佛的书,孙悟空是佛教护法。
其次,凡是有猴子的地方就会有猴神一类的东西,并不是所有猴神一类的东西都源自于一个地方,《罗摩衍那》确实成书很早,但是这并不代表它就是所有以后猴神的来源。中国的福建一带,四川一带,广东一带,都是有大量猴子的,为猴子很多就会进入各种民间神话之中。
最后,《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是两个形象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福建一带的齐天大圣形象和西游记中的“猴行者”形象,齐天大圣的形象在福建一带流传深远。
观点粗糙,欢迎评论、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