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4月17访台是否能

在中美两国交往的历史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个美国意图“改造中国”的使命,它植根于美国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之中。这一使命在新中国成立后依然根深蒂固于美国人的思想观念里,美国对台湾的扶持成为这种“使命”的延续,即以美国的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和制度来影响和改造台湾、进而以台湾为“灯塔”促成中国大陆也发生变化,以期最终达到“改造中国”这一美国对华战略目标。换言之,美国的对台政策服从于美国的对华战略和目标,它可被解读为“改造中国”使命的体现。这一使命的作用延续至今,长期以来,美国把台湾当做移植和扩展美国式民主政体和价值观念的重要一环,更是其影响中国大陆政治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台湾是美国对中国大陆进行“和平演变”的工具。

 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台湾问题发表声明。重申美国在有关国际协议中的承诺,并称台湾已归还中国,"美国及其他盟国亦承认中国对该岛行使权力",美无意插手台湾问题。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两天后美国政府宣布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杜鲁门在他的声明中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 的考虑"

1954年,美台签署《***同防御条约》,正式确立起美台间的军事同盟关系。

1951年,美国正式开始向台湾提供经济援助起,到1965年经济援助结束止,以各种方式向台湾提供的经济援助达 14.82亿美元,平均每年近1亿美元。

1955年,美国要求在联大讨论台湾问题,鼓吹"两个中国",受到国际社会、中国政府和台当局反对。

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美国第一次公开表示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

1979年初,美国与台湾互设了处理双方非官方事务的机构

1979年3月美国国会炮制《与台湾关系法》:以立法形式继续向台做出安全承诺,其后向台湾出售武器成为美台军事关系的重要内容。

1982年中美《八一七公报》:美国政府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

1991年6月和7月,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先后通过《台湾前途修正案》,使该案成为1992年度美国援外法案的一部分。

1994年4月29日,美国国会通过《1994和1995年对外关系授权法》,首次公开以法律形式将,《与台湾关系法》凌驾于“八一七”公报之上。

1994年9月,美国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包括允许台湾高层领导人过境、支持台湾加人一些国际组织以及对台军售等多项具体内容的对台新政策。

美国政府于1995年6月允许李登辉访美。

1997年中美联合声明:美方重申,美国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2003年6月1日:胡锦涛与布什在埃维昂举行了会晤。布什强调了美国支持“一个中国”、不支持“台独”政策。

2006年2月:月陈水扁提出“废统论”引起美国反弹,美国政府重申“一个中国”政策以及中美联合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