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面试前,考务人员都在做什么?
2011年大学毕业的时候,听很多人说,考编很难,尤其是面试的时候,实力占一半,关系占一半。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也没有当官的亲戚。于是,那一年,尽管通过了某中学教师招聘的笔试,面试的时候却没敢去。
在家里复习了一年,背水一战考研,谁知又因为单科成绩差一分,与梦想的学校无缘。穷人的家庭,绝对经不起没完没了的脱产考研,于是,我硬着头皮同时报考了大学生村官和公务员。
没想到的是,两次笔试、两次面试,都成功过关。当了一个月村官,就转战乡镇公务员,至今工作已经有9年。去年,成功调入区级机关,终于有机会参与公招考试的考务工作。这才知道,面试,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公正。
去年10月的时候,当地招聘一批编内医务人员,由人社局和卫健局***同承办。我作为监督部门的一员,全程参与了整个面试。
面试前一天下午,人社局、卫健局几位大佬,加上纪委干部区区小我等几人,翻出了全区在编在岗医务人员名册,根据本次招考的人员类别,从全区各岗位筛选出所有符合出题、担任主考、一般考官条件的人员。
然后,就是抓阄。没错,抓阄这个词,听起来有些荒唐,但是却是最公平的选择。因为,没有人知道,纸条里面的名字是谁。我们随机选取了固定名额的命题人选。
然后,就有工作人员逐个拨打命题人员的电话,要求他们半个小时到达指定会议室,至于原因,就是一句组织安排,来就是!如果有人因为客观原因来不了,那么,抓阄继续,直到凑够命题人选。
至于主考和考官,要等到第二天早上,考前两个小时,才抽签决定并通知到位。其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考官传递消息的机会。
当天晚上,我们将请来的命题人员,全部集中到当地一处宾馆,我负责收取并保管每个人的手机,用大信封装上,贴上封条。这些手机,都要等到第二天面试结束后,才发给当事人,不管是命题人,还是工作人员。
全组只保留一个应急手机,就是我的。而且,每一通我接到的、拨出的电话,都要进行录音,以便日后查验。
当天晚上,宾馆的同一层,没有其他人员,相当于被包了下来。听说,有的时候,还会邀请当地警方值守,并且放上干扰电子信号的仪器。
命题是晚饭后,由几名命题人手写出题目,交给工作人员,用便携式打印机打印出来,然后进行密封,并交到监督人员(我)处。
当晚休息的时候,有人提出,没有手机睡不着,想把号卡取了,上上网啥的。都被我们严词拒绝。几个老先生还有些不高兴,不过也没说啥,老老实实回房,睡觉!
我们要求宾馆拔掉了外接的座机电话线,前台设置了闹钟,由服务员第二天负责通知所有人员起床。
第二天早上,我们吃过早饭,我和另外几名工作人员,带着试卷乘坐专车到达考场,办理试卷移交。至于那些命题人,没办法,还得在宾馆里看电视,直到当天考试结束。
交接面试试卷,也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因为接触过试卷(尽管没有看过内容),我们也被通知不能进入考生活动的区域,也就是候考室、面试室、对应的楼道、厕所等等。说白了,就是不能与任何考生,有接触。
因为人手紧,我又被安排到了监控室,和另外一名技术人员,一起盯屏幕。是的,这个面试点,是全区倾力打造的面试点,从入口到走廊到考室,都有视频监控。在控制室,能够看到每一间面试室的情况,考生的任何动作,都可以拉取扩大、录制回放。
控制室是必须从头到脚记录下整个过程,我记得当天还用了一个T的移动硬盘,存了几百G的录像。
至于面试官们,也是临时抽调,当场抽取考室、组建工作组,很多人大家都互相不认识,更别提认识考生了。
即使,考生有幸和自己熟悉的考官,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来相会,一名考官打出的分数,也无法左右全局。毕竟,面试还有个通用规则: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剩下分数的平均分,才是考生的最终得分。
考试的过程,一直都有监督部门的干部在场,每个面试室都有一名监督员,不干别的事,只负责全程盯着考官,看有无作弊、开后门等情况。监督员拥有一票否决权力,随时可以叫停考试,这也就让考官们更加不敢随性而为。
最后,不得不提,随着面试制度的不断完善,异地监考、面试也越来越受到青睐。就算你在当地,有多了不得的关系,遇到外市乃至外省的陌生考官,你的那些鬼把戏,还能奏效吗?